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地主家的流水账
地主家的流水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20
  • 关注人气:252,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谈 - 1

(2006-07-25 21:16:05)
分类: 地主开大会

上海<劳动报>记者陆臻里小姐对我做了一个书面采访,现在采访已经整理见报了。我把她的采访和我的回复一并原汁原味地灌进俺家蜜罐子里吧。

谢谢臻里。

 

 

因为我读了您的新书,所以问题就从这两本书开始吧。

?/P>

您觉得这次出版的《飞一样飞》、《结婚季》和您过去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因为是以您自己的生活为主题,和您创作小说时一定带给您很多不同的体会,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这两本书都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总结,一个是关于毕业十年,一个是结婚前后,都是人生中特殊的时候,很有感情,也很有感慨。

 

写小说更超脱一些,更注重技巧性的东西;写散文更随意,但感情投入也更多。

 

 

书名“飞一样飞”您说代表了些许的飘飘、些许的眩晕,还有些许的年少轻狂。那么对于您的年少岁月那些意气风发的日子您还有什么遗憾吗?或者您觉得现在您回想起来第一件浮现在您脑海里的会是哪一件事,或哪一段时光,哪一个人?

   

遗憾当然是很多。比如说,年纪小的时候,不太会体谅别人,不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比较忽视别人,太自我。

 

会想到,以前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对我很好,但我对对方不够体谅,现在这些事都过去了,生活没有机会重来了,我就很后悔没有在相处的时候对对方更好一些。

 

 

“飞一样飞”能否看作您对青春岁月的总结?您说结婚是您生活中的一个逗号,是否觉得自己迈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所以需要和过去的十年略作一个告别?

   

结婚后的确是迈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从离开校门走向社会到结婚,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人生最有质量、密度最大、也最丰富多彩的十年,很值得纪念。我觉得自己是在这十年中才真正长大。

 

 

对于每一部分的标题都用“季”来总结:辩论季、电视季、留学季、书写季、结婚季。是不是想表达每一段时间都有一个生活的主题,每段时间都有一个心情左右着自己,就像春夏秋冬的四季都有各自不同的韵味那样,不同的“季”是不是也让您经历的缤纷的世界?而对我来说似乎并不能很明确地把生活分成一个个不同的阶段,请问您是不是觉得做每件事都需要专一才能做好?您是如何规划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的?

   

其实,我的人生没有什么计划,基本是顺其自然地一路走到今天。但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很自然地会有不同的重点。

 

“辩论季”和“结婚季”其实是这十年的两个端点,而写作是贯穿这十年的,只是为了书的编排方便,拿出来单独作为一季。这样的划分,基本上概括了我这十年的人生经历。

 

个人的经历当然是微不足道的,我想,正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这十年有很浓重的时代的印记,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共性的东西,是可以跟同龄人、跟同样经历了或经历着,或即将经历这样的十年的朋友分享的。

 

对我来说,阅读的本质快乐是倾听,写作的本质快乐是倾诉,总之是一种分享;也因此,我的写作不够技术化,总是投入很多个人感情,如果不是这样,我就没有太强的写作的欲望。

 

 

 您的“电视季”经历了8年,是最长的“一季”,但是您只是选择了几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做了一下回顾。请问您是根据什么标准选择的?是由于当时的人给您留下了特别的印象?还是那个地方对您来说比较特别?还有什么地方是您也非常喜欢但是没有收入书中的?您到过那么多地方,您觉得当地的人和当地的文化哪个给您带来的印象更深刻?

   

 电视季主要分成《正大综艺》和《文化视点》两个部分。做“正大”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都各有各的特色,往往是停留的时间越长,印象也就越深刻。其实,选择哪些地方入书是很简单的原因,主要是根据手里有的照片。因为这是一本图片书,这部分我首先做的就是图片整理选择的工作,然后再根据图片成文。

 

我个人比较喜欢西部,尤其是西北,喜欢那种苍茫辽阔,人的个性也更爽朗豁达。

 

 

在您事业正在蒸蒸日上的时候,您却做出了出国攻读博士的选择,您不怕会失去很多别的东西吗?留学是您长久以来的愿望还是有什么特别的事让您产生了在这时去学习的想法?能否谈谈您为何选择那样一个时候做出留学的决定?

 

留学是我学生时代就隐隐约约有的一个愿望,但是从来没有付诸行动,可能也跟我一直念中文系有关;另外,本科毕业保送读研,研究生没毕业就定下了中央电视台这份不错的工作,不舍得放弃这些机会,想也没多想就顺其自然了。

 

后来在电视台工作了8年,工作本身很开心,但是总觉得最初几年的进步过去后,好象总在做一件重复的事,就有了出去念书的想法。那时候还有一个动力,是以为出国学习一下,英语就能改天换地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当时没想到会在国外这么久,以为会速战速决,到了英国发现一年的时间,收获很有限(包括英语);另一个原因是,捡起了丢下多年的学生生活,我特别开心,同时也重拾起对学业的热爱,可能内心里还有未了的校园情结吧;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是我在剑桥的硕士学业快结束时,得到了一份竞争激烈的全奖,不舍得放弃,就接着读博士了。

 

我至今也没法判断这些比较即兴的决定是对是错,至少我自己一直没啥不满意,基本是随着自己的喜欢做决定,也很少去推断那些假想的事。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的事我都不喜欢苦心孤诣,所以我没啥大出息,但我一点不遗憾。

 

2:16p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访谈 - 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