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与生活质量。在众多健身活动中,散步因为其简单、随意,且适合各类人群,一直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你会散步吗?看到这篇文章,感觉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那是因为饭后散步,腹部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进行了有效的“按摩”,会促进和改善胃肠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散步中,下肢肌肉加强活动,有节奏地挤压静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血液迅速回心有利。有节奏的散步,也对人的大脑皮层造成一种单调而反复的刺激,能够促进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发展,使工作累的神经细胞得到充分休息。所以,散步是我们推崇的锻炼方式。那么如果得了病应该怎么走?其实每个人的病症不同,相应的散步方法也各有迥异。
普通散步:散步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60—90步,每次20—30分钟为宜。此方法适合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
快速散步:散步时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100步,再向前走100步,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摆臂散步:散步时两臂随步伐做较大幅度摆动,可强化骨关节和呼吸功能,防治肩周炎。
摩腹散步:这是中医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每走一步用双手旋转按摩腹部一周,正反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老人。
摘自《长寿》2007.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