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文学/原创感悟随笔文化博客中秋念想 |
分类: 随笔杂谈 |
念想中秋明月光
赵国勤/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中秋圆月将要到来之际,我似乎梦见了苏轼在历史的深处向世人发出了赏月的邀请,我思想的脚步也从世俗的泥泞中拔起,落脚到了一个坚实的石头上,目视苍茫的天穹,以细微的生命形态念想我所见所想的中秋月光。
中秋的月光还在世人等待之中,可我的思绪早就回到了已经远去了的月光下……
至今还能记起自己第一次所参加的中秋“摸秋”活动,我们这里有个习俗,中秋节的晚上偷了人家的吃的东西不予追究,乡下把这种集体偷吃的活动叫做摸秋。我们老屋的10多个10岁左右的孩子,跟在10多位18-19岁的大哥大姐的屁股后面去偷人家的橘子吃,去扯人家的黄豆,去砍人家的玉米禾,第一次去偷人家的东西,心里害怕,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是被隔壁的大孩子引诱出去的,我当时是跟着大哥一起去的,大哥高中刚毕业回家,我们来到离老屋1里左右的空地里,听大孩子们商量晚上的安排,听他们说,今晚去偷全屋场最喜欢骂人的婶婶家的东西,看她明天骂不骂人。大家跟着领头的跑,我跟在大哥后面,四处晃了个把小时,其实并没有偷多少东西,大家说说笑笑,玩了一阵子就回家安歇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月光很亮很亮,可能是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的原因,后来再也没有遇到过这么明亮的月光。
我14岁左右,每年过中秋节就跑到大姑家去,那时候,大姑家条件比我家好,不缺粮食,过节有猪肉和鸡蛋吃,大姑每到这个时候,都要为我准备一个大饼子,还没有到中秋节,我的心就飞到大姑家去了。
等到我20来岁的时候,我们少年时代的伙伴已经各奔东西了,中秋节摸秋的习俗已经失传了,但母亲为全家人炒了南瓜籽,父亲给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在月光下讲故事,那时候父母都还只有40多岁,相当于我现在的年龄,能说能行,土地已经实行了责任制,粮食能自给,饿肚子的年代已经结束,我也长大了,记得父母那个时候是最开心最快乐的。
我30岁以后的中秋节,孩子纷纷出世,孩子的快乐是节日的主题,三个妹妹都出嫁了,我的三个孩子每到这个时候都在为分饼子而吵闹,要求大人分配绝对均匀,稍有不均,就有孩子闹意见,我的儿子有一次为了分配少了一点点,就把到手的饼子丢到灶里去了,为此挨了我的打,虽然我们大人也一道品尝饼子和瓜籽,但味道比起往年,复杂了许多。
到了我40岁之后,父母老了,家里孩子和外甥们都上学了,中秋节似乎少了一份热闹,多了一份思念,我们兄妹四人,我是唯一的男孩子,三个妹妹中,大妹早在10年前就离开了人世,自从她走后10年来,我每到中秋节总是守候在父母身边,企图让全家不提起大妹的一切,每到这个时刻,我总是害怕看见月光,伤感月圆人不圆。
如今,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我也加入了不堪重负的中年人行列,心中多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对中秋节感觉已经麻木不仁,我已经多年没有赏月,除了在节日这天要去看望亲戚,送去月饼之外,除了在心里为我的家人亲戚朋友乃至天下苍生默默祝福之外,每到晚上,我几乎是不出房门,什么都不想,早早地睡觉。企图在梦中去与我的大妹相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能有幸见到中秋的月光,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气,要知道还有人早就见不到月光了。
古人难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当前连载文章篇数:44
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