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九月三日至滨州邂逅老翁言放生事
(2025-04-02 15:28:01)
标签:
情感文化 |
九月三日至滨州邂逅老翁言放生事
草木转苍翠,凉风起天末。
配办雄州邑,息肩青石桌。
偶值放生翁,朔望投黄河。
言称昔水手,卅载颠海波。
一鳢二十龟,资耗千金多。
家育三英物,杏林皆峻卓。
几代续接力,积善不求果。
【题按】
2024年9月3日,到滨州采买物品,广场处偶尔遇到一个老者,满头黑发,神采奕奕。言说自己是放生之人,已历几代人。闻听此言,心有戚戚,作诗记之。老者未求果而果隐显:身体康泰,古稀乌发,儿女显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注解】
配办:操办或置办。雄州:滨州市滨城区古称渤海雄州。
息肩:栖止休息;停止。参见宋•余靖《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偶值:偶然遇到。参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参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百姓家男男女女,到朔望的日子,往这庙里来焚香、点烛、跪拜。”
水手:海员。参见宋•文天祥《集杜诗•三》序:“他船皆闽浙水手,其心莫不欲南向。若南船摧锋直前,闽浙水手在北舟中必为变,则有尽歼之理。”
鳢:黑鱼。参见新华社2002年7月份新闻报道:“黑鱼,学名黑鳢,也俗称为乌鱼。在中国,这种淡水鱼一向是盘中佳肴,并开始人工养殖。”
英物:杰出人物。参见《晋书•桓温传》:“(桓温)生未朞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
杏林:医生和教师职业合称“杏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生被称为“杏林高手”,而教师则与“杏林”紧密相关,因为两者都承载着救死扶伤和传授知识的重任。典出自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的故事,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参见传统的中医药店铺联:“虎守杏林春日暖,龙蟠桔井泉水香。”
峻卓:高峻特出。参见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三:“庵之前路,左右叠石,虽非峻卓,固自奇伟。”
【释义】
初秋的草木有青葱的绿色逐渐转为苍翠的颜色,阵阵凉风从天边吹来倍觉舒爽。
九月三日这一天,我来到滨州城购物,坐在青石修成的小桌前暂时休息一下。
这期间偶然遇见一个(开着三轮车前来的满头黑发的)老翁,他是一个放生的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到黄河边去投放水生灵。
据他自己说,以前他是一名海员(常在无棣沾化一带作业),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海上的风浪中颠簸。
他的小车塑料筒子里放着一条大黑鱼和二十只绿毛龟,放生一次总共耗费要一千多元钱。
他的家里养育了三个儿子,一个在滨医附院工作,一个在人民医院工作,一个从事人民教师的职业,在每个领域都卓有建树。
他说,他们家几代人都从事放生的事业,传递着力量,积德行善不求回报,只为心安。
前一篇:情感驿站:七言排律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