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诗二首(雪雾)
(2024-11-15 14:17:28)
标签:
情感文化 |
癸卯十一月初二大雪
亭午仙阙面山倾,轻乘北风下寰灜。
千家幻成银塑庐,万木披就霜织绫。
昨日碧池浑不见,今夜狸奴惰肯行。
琼花洗却淄尘明,积素兆示丰年景。
【注解】
亭午:正午;中午。参见宋·苏轼《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面山:传说位于在天庭的披香殿里有米山、面山和金锁。参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7回“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寰灜:犹尘世。参见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
狸奴:猫的别称。参见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琼花:比喻雪花。参见宋·杨万里《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淄尘: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
积素:积雪。参见唐·王维
【释义】
正午时分,大雪像天宫中的面山呼啦啦倾倒一样,从听空中倾泻下来。
它们轻巧地乘借着呼啸的北风,纷纷扬扬地飘洒降落到这广袤的尘世间。
千家万户的房子都披上了银装素裹,树木也披上了像霜织成的绫罗一样,白茫茫一片。
昨天的碧绿的池塘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今天晚上的小猫也懒得外出去觅食游玩。
这随风飘落的雪花啊,她洗净了黑色的灰尘,也洗净了人间世俗的污垢,还原了光明的世界。
这如厚被一样的积雪护佑着庄稼,也兆示着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甲辰十月十二日大雾
遥想云端天阙开,却来今日眼前景。
咫尺难见行人面,隔空惟闻汽笛声。
楼锁乳海玉烟里,客迷津渡红尘中。
雾霭不助孙吴力,江东山河易姓名。
【注解】
天阙:天上的宫阙。参见南朝·宋·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诗:“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
乳海:是一种现象。乳海现象发生时,大海会散发稳定的白光,并且这种白光能够绵延数千米。
玉烟:指烟霭。参见唐·李贺《溪晚凉》诗:“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孙吴: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参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汉宛陵县地,后汉建安十三年,孙吴分置宁国县。”
江东:一名江左。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至东北流向,隋、唐以前,为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江东之称始于汉初。三国时江东为孙吴根据地,故当时又称孙吴治下全部地区为江东。参见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悠远地想象,在云端,天上的宫阙打开了,祥云缭绕。
今天这眼前大雾弥漫的景象却来到了眼前,雾气蒸腾。
即便是在很近的距离,也很难看清楚对面的行人模样。
相隔一定的距离,只听见汽车喇叭的鸣笛声,不见车。
楼房都淹没在这旷远迷茫、没有边际的乳白色雾气里。
匆忙的人们也迷失在这茫茫红尘的一个个人生渡口中。
赤壁之战,大江浓雾帮助孙吴政权草船借箭一臂之力。
不然的话,江南孙吴政权大部分领土可就改了曹姓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