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驿站:春天的期待

(2022-04-24 11:15:53)
标签:

情感

文化

春天的期待

2022.4.42022.4.10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春分本是美好的季节,然而2022年的这个春分给人过得特别恓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约是316日,邻县发生了较大新冠疫情,紧跟着全市的节奏就被带动起来了,先是市内的其他几个县区相继出现了微小的疫情,当然本县也是如临大敌,生怕懵懵懂懂地如果有那么几个疫情携带者,麻烦就大了。所以县里当机立断采取了“四静止”的居家隔离模式,仅仅是为了阻断疫情的传播,那给人感觉真是既紧张又慌张无措似的。宁可全县43万人居家什么也不做,也不能放过一个疫情隐藏着,想必曹操在世的话,感觉他的话是尤为正确的。这个时候,真的是一个人生病,全城人都得陪着吃药啊。

春分本该是天气逐渐明朗清丽的日子,可疫情这么一闹,大家都没有了心情,起码是没有了享受大好春光的心情。那几天,老天爷好像也是有些悲悯人间,情绪也不怎么好,不是阴,就是风,间或是雨,反正感觉不怎么快乐。一段凄风苦雨的日子。本来315号以后就停了暖气,这是一段乍暖还寒的不怎么舒服的日子。如果有阳光的话,外面的气温还要高于屋里面的气温,人待在屋子里,浑身都感觉凉凉的,阴沉沉的,冷飕飕的,每个毛孔里莫名都透着冷意。白天待在客厅里,要穿上冬天的棉衣或者绒衣才感觉暖和一些。我就采用大量喝热水的方式取暖,无非是多去几次洗刷间罢了。夜晚的时候,需要盖着厚厚的被子睡觉才不觉冷,如果夜里一翻身,被角被撩起,凉凉的空气就袭进被窝,后背瓦凉瓦凉的,像突然覆了一块冰,大有杜甫先生“布衾冷似铁”的诗意,呵呵。

那些日子里,基本上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少的时候一天一次,多的时候要一天两次,全员检测,一个人都不带漏网的。一开始,待在屋里就能听见南邻城中村小张家的防疫人员拿着小喇叭在黑夜里10点钟大声地叫喊着,让大家到检测点去做核酸检测。我们的家属院则是由单位办公室的人员从微信里通知,大家互相提醒,然后去做核酸检测,地点是街道办事处(原来的劳动局)。317日,我们去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去的时候,天阴沉沉的,冷风呼呼的,真冷,大院里还不时地飞扬起尘土,那真是“大风起兮尘飞扬”,不过我是不能“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了。人们排成长龙式的队伍,逐步地登记待检,由于工作人员不多,所以很慢,蠕动一般,人们也着实捱了一下子好冻。

在街道办事处连续做了两天的核酸检测,每天一次,后来就采取四静止的模式了,居家隔离,不出家属院一步,门卫处有街道办事处的人戴着红色的袖箍来管理全院的人们,像旧时候的红卫兵一样。基本上也是一天检测一次,中间有一天检测了两次,都是管控人员手拿小喇叭在天井里喊话,然后住户们陆续下楼做核酸检测,大家倒也十分配合,一个个都下楼来排队待检。比欧美人自觉多了,那些人让戴个口罩都难。检测还算比较快,整个院子里也就一二百号人,如果连续不断的话一个小时也就完了。检测的程序也比较简单,就是先登记姓名、身份证号和电话号码等,然后把棉棒捅到咽喉处。后来程序更趋简单,拿手机先扫描健康码,然后再采集拭咽因子,做一个基本上半分钟差不多。连续做了九轮。

那些日子,真是挺憋人、挺熬人。一家人待在屋子里,我和细君不能上班了,儿子也在线上听课,女儿因休班被截在家里不能回去,感觉挺郁闷。一开始不适应,还好,闲了两天,就慢慢地适应了,感觉也无所谓。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哪能水平如镜,不起点儿波澜呢。

生于天地间,我们每个人都如蝼蚁般渺小,谁又能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又能左右这个铁桶飞转般的世界呢?

既然不让出去,那就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让阴郁的气愤变得静美不就行了?佛祖说: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嘛。幸好我还有个爱读书的癖好。于是每天除了吃饭,我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研读那本厚厚的《宋词鉴赏辞典》,有时候感觉审美疲劳了,就再翻看床头的《中国简史》,一边喝着茶,一边静静地读书,也是充满了书香的日子。读着南宋末期的词作家批评朝政、臧否时事,抒发黍离之悲而又无可奈何的一首首悲伤词曲的时候,感觉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空有一腔热血,而找不到报国之门,也会感同身受,这些文人很多因无法实现抱负而归隐林壑之间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多么凄凉和无奈的伤感啊,这样的春天实在让人感觉压抑和无奈。其实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南宋的灭亡是君相腐败无能的结果,而蒙古人的改朝换代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的。蒙古族是华夏民族的重要一员,是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朵,简单地以“胡人”称呼是不恰当的。试想:又有哪一个时代的子民不痛恨既腐败又无能的朝廷呢?当元僧杨莲真伽狂盗南宋101座帝妃陵寝,用宋理宗的头盖骨当酒器的时候,谁又会想到这些欺压百姓不顾人民死活榨取民脂民膏的统治者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呢?因果不空的。通读一首首的宋词,从文化大家的赏析中也了解到梅仙故事、莼鲈之思、敲碎唾壶、碾碎凤团、树犹如此等太多历史典故,算是长知识了。

静坐屋子里,不仅想起李煜的一首词作。“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春天里的悲情之作,总是令人无限伤感。所差的是我们和他所处的环境不同。那些日子,想赏一番春光,到野外是不现实的,只能透过窗子远望一番。阴天的日子,那天空灰蒙蒙的,铅色的云团在天空游走,飘忽不定。有时候低沉沉地压下来,紧跟着一阵小雨就到了,刷刷的,像夜行的落叶从地上飞速地奔走。东风起来了,走过窗沿带着冷冷的呼啸声,令人浑身突然反射似地冷起来,我不仅裹紧了衣服。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却没感受到多少诗意乍起。

东边法院天井里的旗杆在冷风中坚强地屹立着,风掣红旗呼啦啦,翻卷的红旗像天地间一个无助的孤儿瑟瑟发抖着,那红色的脸又像被冻得通红。北面家属院中的枣树、石榴树等树枝丫全都是光秃秃地伸向天空,毫无泛绿的意思,从枝头看不出春意盎然的味道。南窗下的一颗矮小的龙爪槐枝条虬盘着,也没有发芽。倒是那棵小橘子树有限的几个枝桠上面隐约涌出了些小细微的骨朵,仔细看有些微绿,看来是想发芽了。尽管天气较冷,但毕竟时令的到来给了他们蒙发生机的勇气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春天的东风,不是冬天的寒风呵!

也有晴朗的日子,心情立刻大变样,看到明媚的阳光,感觉豁亮了许多。蓝色的天空十分高远,偶尔有几朵白云在天际徜徉,懒懒的。暖阳倾泻下来,穿过窗户,送来无限的温暖,偎在阳光里,立刻被暖融融的光线包围住,浑身生暖,特别地惬意。如果风和日丽的话,南墙根下静静地呆上一段时光也是特别的享受,浑身暖洋洋的,人在北方,身在江南,偶有小鸟飞过来横瞅竖看逗个乐子疾去。这时候,阳光下的天地要比屋子里的温度高许多的。

静坐家中,一日三餐,吃了上顿做下顿,这期间也练习了做饭手艺。原来我疫情前买过一些菜,还没有完全消耗完,所以还不恐慌。即使吃完了,也可以给超市的人下单,自然会有人送货上门,完全不必担心,只要手里有银子即可。幸好我年前还买了一大袋面粉,算是储备下了。有一天,我问买菜的事,表弟听说后,还专门给我送来了茄子、方便面等物资,表婶也让细君过去拿来了小葱和八宝粥等食品,我们也回馈家人们食用油、包子、馒头等,这个时候生活必需品比黄金更令人瞩目,困难面前亲情也展现出她温馨的一面。

这些日子里,我还做起了兼职的家庭老师,因为儿子的全部课程都搬到了网上。想来,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好像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也是因为闹疫情。这种线上的教学方式也是疫情下万般无奈采取的措施。家长们本身一百个不乐意,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们叛逆难管。但是对于儿子来说,反倒希望这样在家中学习,因为他有私心,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聊QQ,一边听课,在老师难以监督的空间里,他竟可以放松一些。教学课程也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并未放慢,照样布置作业。所以孩子们自制力强的、家长监管到位的可能要好些,否则学习的效果就很难保证了。这家伙,成天听着课做着作业,嘴里还哼哼着歌儿,手里还忙着回复班级群的QQ,我厉声呵斥了几次发觉也不怎么管用,倒是接收到了同样的反作用力,一是感觉很无奈,毛头小伙子,确实难管理。不过他的课后作业,我大部分都会给他仔仔细细地检查过,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教给他良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就是写的那个赖字儿不如人意,咋说也不听,龙飞凤舞神仙体似的,很无奈。网上考了两次试,都是家长监场,肯定都有水分,不过也排了名,没有公布姓名,儿子还算基本可以。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些日子里,我也十分关注着外面的世界,不过总体感觉,好的消息不是很多。俄乌战争说打就真的打起来了,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到处是熊熊火光,人民逃离家园,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飞涨,搞得我们这些老百姓时时地揪心,开车要节省汽油,要节约存钱,省得到时没得吃。太平了20多年了,东航忽然发生了空难,死了132个人,不禁令人感叹生活的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到”再次被刷屏,鸡汤段子满天飞,给人提醒:活着就是幸福,活一天就要好好活。生活实不易,且行且珍惜。宜宾发生了地震,不过灾情不大。受疫情和俄乌战争的波及,股市震荡严重,有几天跌跌不休,像股市的末日来临一般,让股民的心理难以承受。都是些令让丧气又无奈的消息,艰难的一年。

尽管身处室内,我也会时不时在网上浏览一下祖国春日的大好风光,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管怎样自然界的一切都会随着时令的到来而绽放他们璀璨的一面,天到时候会暖,山到时候会青,河到时候会涨,花到时候会开,草到时候会绿,燕子到时候会飞回来……大自然远比人类更加承重承压,人类只是大自然中一个物种而已,没有想象的那么伟大。“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阴霾的日子总要消散。46日,县里发布了疫情解封的通知,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外面的店铺可以营业了,政府机关也可以上班了,企业也可以基本正常运转了。期间开过一次会,其实也没什么重要,除了组织收入的主业以外,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内卷,有些东西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对于个人来说刷存在感是好无意义的。

还是在前几天读过俞敏洪先生的《在世事无常寻觅安心》,特佩服俞先生的精气神。在疫情期间,新东方的股价掉到了一美元以下,有朋友问他心情如何。俞先生平静地说:“我一个多月没有看新东方的股价了,后面几个月我也不会看。股价的高低,不是我做新东方的动力。我做新东方,只是源于我对新东方的热爱。”能领悟生活真谛的人永远不会囿于物质。无疑,俞先生是生活真正的智者。

上班途中,心里格外的敞亮,是和大自然暌违重逢的喜悦,终于可以看见花花草草的世界了。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一个节气。45日是清明节,县里不让人员聚集扫墓,说提倡网上祭奠。每年这个节日,我都会和长辈回老家祭奠先祖,不过今年是不能回去了,只能把那份祭拜的心情默默祈祷了。

清明节至,风清日月明。蔚蓝色的天空高远深邃,透亮透亮的,一蓝无余,像一块湛蓝色的天幕,不时有鸟儿自由地飞过。晴空万里,煦暖的阳光洒遍大千世界,一扫前期阴郁冷清的气氛。走着走着蹲下来,发现土里已经有嫩绿的荠菜芽苞破土而出,一股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空气里。一切欣欣向荣的样子,万物尽情地舒展着,路旁的柳枝已经鹅黄嫩绿,桃花一片粉红,一行行小树叶绿意浅亮却透着一股清新和朝气,各处公园也披上一层浅绿的装束,清澈的湖水泛起縠纹,街面上一辆辆小汽车匆匆驶过。这春光,美的简直令人心醉。

生命总是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前行。当你看惯了世事无常,内心就会变得强大而波澜不惊;当你当你经历了艰难困苦,你就会理解玉汝以成;当你穿过了至暗时刻,你就会变得风轻云淡宠辱不惊;当你看透了生命的意义,你就会知道生活本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春天来了,希望也会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