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红旭
杨红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33,933
  • 关注人气:22,7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刚需房贷很尴尬

(2014-03-12 09:16:14)
标签:

房产

分类: 地产时评:凡事麻辣烫一下

刚需房贷很尴尬

 

近段时间,“房事”麻烦不断。杭州有楼盘降价促销,有商业银行紧缩房地产贷款,还有“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定调,以及政协委员们的七嘴八舌。其中,又以房地产相关部门官员的观点引人关注。

 

比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回答记者有关如何看待目前银行收紧房地产贷款问题时说:银行肯定会出细则,现在肯定会有些粗糙的东西,对投机性、投资性的房产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房地产贷款,对于房地产市场很重要。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贷款呈紧缩态势,尤其个人房贷,很多城市的商业银行减少或取消、甚至上浮了首套房贷利率,同时发放贷款的周期拉长。即便是到了原本应该“季度性宽松”的今年一季度,个人房贷依然偏紧。另外,还有兴业银行等暂停了房地产“夹层融资”。

 

商业银行对这两类房地产贷款的态度有别。关于个人房贷。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储户不愿把钱存在银行,而是转而购买理财产品、信托、货币基金、余额宝等网上理财产品。“地主家也缺粮”,银行不太愿意将贷款投向利率偏低的个人房贷,尤其首套房贷。即便是按基准利率(6.55%)发放首套房贷,银行也几乎赚不到什么钱,别说打折了。

 

关于开发贷。商业银行在投放开发贷时,一般都会上浮利率,利润水平明显高于个人房贷。但是,投放开发贷的风险,也同样高于个人房贷。比如温州房价大跌,就造成了温州地区不良贷款率的整体大增,为全国最高。另外,近两个月,借贷市场有点风声鹤唳。1月,涉及矿产行业的30亿中诚信托遇难,后虽刚性兑付,但为信托市场蒙上阴影。3月,超日债的违约,成为公募债券市场首个违约债券,可能引发多诺米骨牌效应。

 

2013年楼市红火,全年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2.34万亿元,同比上一年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达28.1%,较2012年末大增10.07个百分点。对此,今年多个地方银监局打算给房地产信贷投放划定“红线”。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撰文指出,平台融资和房地产贷款是今年首要的两个风险,尤其是房贷,要高度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继续强化“名单制”管理,严防单体风险传染和扩大。实际上,国内外资本界的主流观点是看空中国楼市。过去两年温州和鄂尔多斯楼市泡沫破灭,也让银监部门神经紧绷。

 

笔者认为,经历过两年左右的复苏、回暖、繁荣之后,未来一到两年,中国楼市将出现一波降温,但这只是短周期的正常调整,而非很多人认为的“崩盘”“大跌”。在这种情况之下,房地产开发贷及政府的平台债,都不会发生整体性的危机。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天生就应将防风险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是,与普通民众相关的个人按揭贷款,则身陷尴尬之境。近几年,国家的诸多文件中提出:优先满足首套房贷需求。或者:支持合理购房贷款需求。在信贷指标充足、货币政策宽松的时期,比如2009年-2010上半年、2012年-2013上半年,商业银行确实也乐得听命。但在当前信贷环境之下,商业银行却把“逐利”放在第一位。商业银行追求商业利益,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刚需们的房贷可该怎么办?仇保兴副部长所谓的“细则”又是何物?笔者认为,依然是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控中反复强调的“差异化的房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当前情况是三套停贷、二套紧缩),支持首套房贷需求。其实,对于前者,已经够紧了。重点是,在商业银行不乐意的情况下,如何支持后者。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解释“双向调控”的内涵说: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和供应结构,通过必要经济手段来支持当地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消化库存。这可能意味着:部分高库存的三四线城市,今年可能放松调控,甚至出台刺激措施。而个人房贷,地方政府说了不算。即便是银监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商业银行愿意执行吗。对此,笔者并不乐观。“细则”有无,并不重要。

 

杨红旭发表于新闻晨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