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时评:凡事麻辣烫一下 |
中国楼市像H1N1流感患者
中国楼市症状怪异,颇像甲型H1N1流感患者。H1N1流感已扩散到近80个国家和地区,世卫组织已宣布流感大流行的到来。内地案例也早已过百,可我国民众却相当的笃定,相较当年“SARS”的高度紧张,很多人对H1N1已出现“审美疲劳”。
这又与国际金融危机有相似之处。金融危机把欧美经济搞得一团糟,且已蔓延到实体经济,连百年通用都被逼申请破产保护,还有什么企业自信万元一失呢。而国内大部分民众,都觉得这事儿离得很远,汽车、房子,想买照样买,至少在消费心态方面,依然歌舞升平。
众所周知,眼下楼市火爆之态,已超 “小阳春”。从3月开始,排队购房重新出现,近日上海某项目开盘引来几百号人通霄排队,甚至有中介公司1500元炒号;5月,上海近百家楼盘涨至历史最高价,内环以内的商品住宅价格较1月大涨三成。北京、深圳、杭州、厦门等地亦现高档住宅热卖,投资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2008年8月,这一指数出现环比负增长,在连续下跌7个月后,于今年3月出现0.2%的正增长,4月增幅扩大至0.4%,5月进一步提高到0.6%。这一涨速,已与2006年5月和2007年4月的0.7%的涨幅相近。
前段时间,一网友在我博客中留言:“全世界只有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房价继续上涨,创造了奇迹的部分政府和房地产商该为此骄傲!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房价偏高,但是政府和房地产商不说,这就像皇帝的新装!”
网络声音具有较强的草根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普通民众的观点。老实说,我国楼市本轮回暖之路越走越偏离理性轨道。2、3月份的成交量反弹,主要是刚需在政策利好和楼盘降价驱动下的合理释放,利国利民;3、4月份改善需求积极入市,随着价格的上涨,价格弹性较大的刚需开始观望和萎缩,亦属正常。然而,4月以来,部分投资需求入市,一线城市炒房现象死灰复燃,北京少数楼盘的投资投机需求已达三成。投资投机的特性是追涨,新一轮泡沫正在吹起。
中国楼市到底怎么了?可以说身染怪病。众所周知,本轮房地产调控始于2003年,可直至2008年上半年,房价持续快速增长。一路调控,一路上涨,民怨载道。2008年8月,房价终于下跌,孰料,最大同比降幅不足2%,今年3月便重新上涨,而且越涨越快。如果2007年属于高烧,2008年病情有所好转,那么眼下中国楼市颇像H1N1患者。
对这种新型病毒,政府很重视,可既难以阻断其传播,短期内又研制不出疫苗。绝大多数患者又不至于病死,于是乎,大家不免麻木起来。房价亦如此。久攻不下,政府显然有些上火,去年“131号文”破天荒的规劝开发商“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结果当然是没什么效果,对于眼下部分城市房价泡沫再起,政府同样没什么“秘密武器”;而且,当前政府最大的任务是“保八”,楼市繁荣毕竟有助于“扩内需”,即便想打压房价,不免心存“投鼠忌器”的矛盾。
国人对于房价,已出现病态心理。一方面,大部分城镇居民都认为目前房价偏高,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房价回落,网络上更是骂声滔天;另一方面,很多人已对房价大跌不抱任何希望,自住需求也变得投资需求一样,追涨入市,甚至不惮背负沉重的贷款。在宏观经济复苏之路漫漫,实体经济尚未看到曙光的情况下,很多年轻白领的工作与收入并不稳定,今后几年或将产生一批真正的“房奴”。断供潮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出现,届时银行体系也将受到牵连。
为了“保八”,今年以来M2增速和信贷规模,皆创下近十几年来新高,流动性过剩换来了30%以上的固定资产高增长,以及股市和楼市的短期繁荣。与美国楼市“危重病号”相比,我国楼市如同H1N1患者,病情不重,但属疑难杂症。尤其是高房价的难题,恐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如鲠在喉,如影相伴,却又不碍大事。这就是中国楼市的特殊国情。
本文刊发于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