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与不降价的巨大区别
(2009-05-04 09:55:17)
标签:
房价地产商降价 |
分类: 企业发展:死去活着与做大 |
降价与不降价的巨大区别
五一房展会,多数城市都热闹非凡。上海参会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可购房人最关心的依然是房价,比如上海万元以下的中低价楼盘更关注。三、四两月,许多城市成交量持续上升,四月上海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已接近历史高点。
房价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即使一季度国土资源部的报告显示地价出现首降,但基本上不会影响目前的房价走势。需求激增,开发商自然会提高房价,这纯属市场行为,虽然这一做法为政府所不待见。然而,在楼盘定价问题上,也有少数企业的行为偏个性化。
今天看到两则新闻,一条源自经济观察报,说的是绿城出现债务危机:“绿城中国资本负债比例 (净负债/净资本)由2007年的88.2%飙升至2008年底的140%;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债券共65.69亿元,而现金存款仅有17.18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纽约时间5月4日,绿城中国将以85%的价格收购于2006年11月发行的一笔4亿美元的高息票据,这引发了市场对绿城中国债务的担忧。如今,绿城中国被外界认为是中国内地最危险的大型地产公司之一。”
绿城为何身陷今日之窘境?关键是去年以来没有降价,对于市场的巨变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影响了资金回笼。这篇新闻中写道:“绿城中国2008年这份成绩单,与其前两年高速扩张、近年来营销失误有着直接关系。此前宋卫平表示,他不太在意调控。在万科宣布全国降价的时候,宋卫平坚决表示“我不降价”。“他是一个极端的产品主义者,低估了宏观调控、经济下行的威力。”
另一条新闻说的是,恒大地产再掀起五一抢购潮,12城22盘成本价隆重开盘。很多楼盘开盘额外特别88折。在楼市最为低迷的去年下半年,恒大利用国庆节点,在全国统一85折促销开盘,短短几天回笼资金50亿左右,那架式比万科还要生猛,创造了当时弱市中的一个营销奇迹。
目前,在楼市回暖的利诱下,很多楼盘已经止跌反弹,而恒大依然“心如止水”的放马降价促销,必将取得与去年十一相似的成功。今年“两会”期间,恒大老板许家印就提出“三控房价”,这种姿态在地产老板中实为罕见。而恒大的持续降价行为也证明了许家印并非“口是心非”。
众所周知,去年恒大原本铆足了劲去香港IPO,结果楼市与股市皆不利,最终没能成行,迫于资金压力而向外资出售股权融资。而现在看来,由于恒大采取了正确的理性的促销战略,从而使资金链转危为安,甚至还能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而绿城则有点“恃才傲物”,坚持走高端高价路线,影响了资金回笼。说实在,绿城产品确实棒,我住的小区与上海绿城一路之隔,有时去他们小区打网球,景观设计堪称一流。可市场就是市场,在目前楼市形势下,企业抓紧时间出货才是硬道理。“曲高”必然导致“和寡”。除非走汤臣一品的路线,几年卖几套房,估计国内没几家地产商有那种底气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