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弹行情下,各地楼市出现严重分化

(2009-03-25 09:44:34)
标签:

房产

分类: 市场风云:洞察大势看未来

反弹行情下,各地楼市出现严重分化

 

总体而言,目前全国房地产业依然下行,还没到达底部。事实上,能够全面反映房地产形势的国房景气指数已持续下跌15个月,2009年2月份低至94.86,早已步入不景气区间。

 

不妨简要看几个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1-2月的房地产数据: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98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1.9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22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降幅比去年全年扩大21.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0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8%。这三组数据充分体现了开发企业的市场预期比较悲观。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2%,这个数据没什么,房价才刚刚下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131万平方米,同比微降0.3%,降幅比去年全年缩小19.4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表明成交量增长明显,因为降幅比去年小了很多。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2%;房屋竣工面积56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这两个数据还算正常,但不反映近期情况。

  

接下来,再看下易居中国的相关数据。2月全国市场出现了明显回暖的态势,各城市当月成交量同比均呈现上扬,环比除了个别城市均呈现上涨态势。相比08年月均成交量来看,超过半数以上的城市当月成交量已超过去年月均水平,其余不少城市也基本接近去年月均水平,而只有个别城市较去年月均成交量有较大幅度下跌。

 

从各城市的量价走势来看,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呈现三种走势。

 

一是量升价升型,包括上海、深圳、福州等城市,成交上升,市场回暖,个别楼盘还出现优惠幅度减少,甚至重新涨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楼盘今年3月价格已高于去年1月。

二是价跌量升型,包括北京、南京、重庆、天津等城市,通过前期明显调价,或者说2月部分楼盘出现了补跌现象,从而促进了成交量的回升。

 

三是量价低迷型,包括杭州、合肥、长春、海口等城市,虽然2月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调,但成交依旧没有太大起色,在反弹乏力的情况下,未来房价仍有一定下调空间。

 

全国主要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对比列表

类型

城市

成交量

较08年平均值(%)

同比(%)

环比(%)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量升价升型

上海

50.7

81

8.99%

172.73%

59.76%

深圳

39.15

48.64

47.39%

655.28%

24.24%

福州

14.49

27.15

148.85%

174.24%

87.37%

无锡

25.47

29.38

28.41%

241.63%

15.35%

价跌量升型

北京

46.57

88.71

28.42%

127.47%

90.49%

南京

53.51

55.64

45.27%

206.00%

4.00%

重庆

66.46

114.66

37.83%

148.40%

72.50%

苏州

25.26

60.24

85.35%

255.61%

160.89%

天津

28.6

56.61

35.92%

167.02%

97.94%

南昌

16.13

20.29

36.54%

430.00%

-18.04%

郑州

32.89

45.22

-34.78%

136.51%

37.49%

量价低迷型

长沙

65.38

94.13

-3.78%

110.58%

43.97%

西安

32.27

57.93

-21.54%

145.26%

79.52%

海口

6.68

10.79

-25.12%

68.58%

61.51%

杭州

13.71

17.24

-3.31%

93.67%

25.78%

合肥

30.72

39.63

-47.57%

0.58%

29.00%

长春

14.2

25.8

-10.23%

161.66%

81.69%

宁波

17.15

16.2

-3.17%

251.22%

-6.01%

资料来源: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