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住市场“三兄弟”命不同

(2009-03-12 09:29:31)
标签:

房产

分类: 市场风云:洞察大势看未来

自住市场“三兄弟”命不同

 

 

自住需求已成为低迷楼市中的主导者,国家政策也有选择的支持自住需求,尤其是首次置业,和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平均标准的二次改善需求。自住需求是一个体系,包括首次置业、二次置业、多次置业等,与之相适应,住宅产品分为首置产品、首改产品、再改产品三种,就如同“三兄弟”一样。我的观点是,只多数改善需求入市,才能真正使楼市向上走。但在宏观调控之下,“三兄弟”的命运各有不同。

 

首置产品已成为当前市场的成交主力

 

所谓首置产品是指适合首次置业客户需求的产品类型。由于首次置业往往购买力较弱,因此此类产品户型面积一般在90平方米以下,同时产品的总价相对较低。从2007年开始,全国主要城市的首置产品成交比重呈现逐步上升态势,2008年4季度,上海、广州、北京、南京等城市首置产品成交比例都达到了40%以上。

 

2007-2008年首置产品成交比重变化(成交套数)

城市

07Q1

07Q2

07Q3

07Q4

08Q1

08Q2

08Q3

08Q4

上海

14.37%

14.82%

17.85%

26.35%

31.07%

33.55%

37.67%

40.62%

天津

32.13%

32.85%

27.29%

35.42%

41.09%

43.04%

40.64%

35.88%

广州

41.18%

38.12%

33.08%

31.80%

39.82%

51.27%

48.68%

46.14%

北京

23.89%

24.26%

27.97%

29.29%

38.92%

44.50%

42.11%

42.37%

南京

28.71%

30.49%

29.63%

34.90%

37.95%

35.79%

37.40%

40.17%

                        数据来源: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

 

首置产品成交比重的上升,缘于两方面,一是供应量增大,二是需求稳定。

从供应上分析,2006年实行“70/90”政策后,90平方米以下产品供应比重逐步上升,供应量加大,必然导致成交量增加。以上海为例,2007年四季度首置产品供应占全部供应的24.46%,2008年四季度90平方米产品供应占整体市场供应的36.49%,增加了12个百分点。与供应比重持续上升所对应的,是首置产品的成交占比同样上升明显,2007年四季度首置产品供应仅占26.35%,2008年四季度首置产品成交的占比要达到40.62%,同比增长54.17%,自2007年四季度以来,上海首置产品的成交占比连续保持上扬趋势。

 

从需求上分析,在楼市低迷期,依然购房的客户绝大部分属于刚性需求,尤其是中低端和中小户型需求。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一般都属于中低端产品,产品单价一般较低,单套总价控制较好,符合购买力较低的首次置业客户的刚性需求。尤其是部分性价比较高的项目市场表现更为抢眼,得到市场的追捧。此类热销产品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价格具有明显优势,具有特色、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市场低迷情况下,刚性需求客户对于价格优势明显的产品关注程度较高,因而价格优惠往往成为项目热销的主要原因。80平方米左右的两房或9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由于面积和总价控制较好,既能满足客户对户型功能的追求,又符合客户的购买能力范围,销售较好。在“70/90”的影响下,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高附加值项目,此类项目利用凸窗、入户花园、露台、阳台等部位的进行创新,产品塑造上别具匠心,为客户带来了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深受客户认可。

 

首改产品受市场调整影响最大

 

改善需求属于自住需求,其中首次改善是改善型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客户通常选择90-144平方米的产品作为购房首选,此类产品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比首置产品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此类客户的购房欲望更容易受市场走势和政策导向的影响。2007年“9.27房贷新政”,使二次置业的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明显提高,从而增加了改善型需求的购房成本。与首置需求相比,首改需求的刚性不强,当市场调整时,更容易产生观望。因此,从2007年开始,首改产品的成交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北京两地市场表现更为明显。比如,上海的首改产品成交比重已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的近70%,降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不足50%;而天津这样的二线城市则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维持在40%多。

 

虽然市场低迷使首次改善型客户的需求有所下降,但符合这部分需求的产品供应下降得更快。比如,据易居中国的调查,目前上海购房者对90-144㎡房型需求水平在56%左右,其中90-110㎡需求在23.3%左右;而市场上90-144㎡供应比例约48.7%(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商品住宅供应),90-110㎡供应比例只有约22.7%。受70/90政策影响,未来90-110㎡供应剧减,下降比例会达到69%,110-144㎡供应下降约60%,整体供需缺口出现预计达到33%左右。

 

由此可见,首次改善型需求的潜力很大,而市场供应又存在一定缺口,在此形势下,70/90政策应该有所松动,否则可能造成住房供应结构新的失衡,事实上部分开发商已经在产品设计玩花样,以尽可能的满足这部分需求。另外,在扩大内需、救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首次改善型需求入市。实际上,去年12月第二套房政策的松绑,已降低了首次改善型购房客户的成本,使部分客户开始放弃观望,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再改产品成交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小

 

再次改善需求,是改善需求中的中级阶段,这类客户购买力很强,追求居住的舒适度,需求主要集中在大户型公寓和经济型别墅两类产品上。全国主要城市的数据表明,面积在144-180平方米之间的大户型公寓的成交占比基本保持平稳。2007年第一季度至今,北京的大户型公寓的成交占比始终保持在11-14%之间,而成都、天津、广州的大户型公寓的成交占比除个别季度外也均在8%以上,上海的大户型公寓的成交占比略显下降趋势,由9%下降至6%。面积在180-220平方米之间的经济型别墅的成交占比同样比较平稳,如上海、北京的经济型别墅的成交占比始终保持在4-6%之间,而成都、广州、天津的经济型别墅的成交占比则稳定在1-2%之间。

 

再改产品成交比重稳定,主要是受供应以及市场需求稳定两方面因素影响。70/90政策使市场产品供应趋向于“两头大”,即90平方米以下产品比重增加,而剩余面积,开发商一般倾向于开发大户型产品,特别是144-180平方米的大户型公寓和180-220平方米之间的经济型别墅产品,以便尽可能提高地块的经济效益。因此,这两类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比重并没有受到70/90政策的冲击而明显下滑,市场供应的稳定保证了成交比重的相对稳定。

 

从需求层面分析,改善型客户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对贷款依赖程度较低,因此2007年二套房政策对于再改需求的冲击远没首改需求大,市场需求仍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2008年再改产品的成交结构整体平稳。

 

由于国家对别墅用地持续限制出让,导致别墅产品成为稀缺产品,其保值、增值的能力也高于普通公寓产品。很多再改需求客户在大户型公寓和经济型别墅之间,更倾向于经济型别墅。另外,还有一些尚未撤离的长线投资者,对于大户公寓和经济型别墅仍有投资动作。

 

《头脑风暴》:激辩2009年楼市走向

市中心房价为何还不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