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荐赏】王伟卫《秋月,在今夜静等我的发落》(荐赏:涂国文)

标签:
诗荐赏 |
分类: 评论 |

秋月,在今夜静等我的发落
王伟卫
风声鹤唳之前
草的锯齿已露出锋芒。谁在慌乱
那些细碎,一直收拾不完
而流水,不懂出嫁之美
月光均匀的银两,已从繁华
贬值。桂花吐出的香,石臼含在嘴里
一颗坏牙,还有守军三千
我记得的润物无声,悄然隐退
昨夜,电闪雷鸣
一个懂得爱恨交加的人,总有渡不完的
劫难
秋月,在今夜静等我的发落
如一颗松果滚落崖边
我拒绝!秋月将我砌入四楼之上的梦境
似墙角的虫鸣褪下袈裟
我们不再谈离别
只论记忆的楼底,那井中一轮秋月
也总有太多意外
抱着深锁的蛟龙呜咽
[赏析]
王伟卫诗歌,跳动着一种幽微的光芒,细腻、精微、节制、凛冽,似草尖上的月色,又似刀刃上的寒光;是自然的光影,更是人性的光华。他的诗歌,在处理自然物象与心象的互映与融洽上,显示出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的功力。诗歌前两节,紧紧扣住季节特征状景:时转初秋,凉风渐起,草木欲凋,流水势衰,月光轻薄,桂香浮动。“风声鹤唳之前/草的锯齿已露出锋芒。”此句横空出世,先声夺人。“草的锯齿已露出锋芒”,准确而传神地勾勒了秋风乍起时草之形态。“谁在慌乱”,时光在慌乱!大地尚未充分展露春之繁华、夏之葳蕤,秋天就开始降临了,焉能不慌乱?焉能不手足无措?慌乱的除了草木,还有人,虚度时光的人!“那些细碎,一直收拾不完”,大地来不及收藏起所有的珍宝,转眼就有可能被秋风尽数搜刮而去。“流水,不懂出嫁之美”,秋天来了,流水开始变瘦,水势减弱,再也流不向远方,如一个不肯外嫁的女子。“月光均匀的银两,已从繁华/贬值”,气温转凉,天空中的月光也变得寒薄了。“桂花吐出的香,石臼含在嘴里/一颗坏牙,还有守军三千”,将缺损的石臼比作人的一颗坏牙,简直一个神比喻!“守军三千”,说的是为捍卫桂花的芬芳,石臼在秋风的进攻面前,不屈地坚守。前两节诗歌,风声、衰草、流水、月光、桂花、石臼这些物象次第呈现,叠映成一幅朦胧唯美的初秋图。后三节,抒情主体“我”出场:春天消逝,令人怅然;爱恨情仇,劫波难渡;秋月临照,彻夜难眠;往事深锁,欲说还休。这三节诗歌由景到人,由对往事的追忆回到现实场景,镜头从室外大地收缩到室内,从夜空探向井底,交织成一个旷寂幽微的艺术时空,浑如一首宋代的秦观词。从这灵魂的夜场里,我们似乎听到了秋风逐渐转唳的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