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的行板 伦理的颂歌 生命的礼赞---莫怀戚散文《散步》的语用学解读(2)

(2006-03-27 11:51:41)

<二>.辞格

散文使用了一系列辞格,值得我们仔细体味:

①顶真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顶真的使用,不仅使得文势溜畅,而且因为两两使用,为文章平添了韵律感。

②反复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对一些老人没能挺过寒冬的心头的沉重,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心。

③比况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从内容上说,还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④婉曲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实际上就是指有一些老人因为耐不住冬天的严寒,过世了。

⑤比喻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实际上是把“新绿”比做绿地毯,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⑥对比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老一少,老的“高大”然而“很瘦”,小的“很胖”然而“幼小”,既写出了母亲与儿子各自的体态特征,又在对比中注入了令人会心一笑的谐趣。

⑦象征

文章结尾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漫漫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字面(表层意义)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一老一少),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深层意义上看,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寓意中年人对于家庭、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责任之沉重: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是支撑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

⑧降用

“降用”即“大词小用”。本文降用的地方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降用”辞格的使用,看起来是“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实际上表现了“我”对母亲虔诚的孝敬之心和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三>.句式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例如:

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我的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④“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⑤“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⑦“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⑧“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⑨“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对称句式的大量使用,互相映衬,使得文章形式上有对称之美,节奏上有韵律之妙,内容上也富有情趣。《散步》大量运用对照句式,其回环复沓的句式和谴词造句的变化,既使句子饶有趣味,又使人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此外,本文长句短句相间,整句散句相配,摇曳生姿,兹不赘言。

<四>、言外之义

语境既制约限定语义,又创造新的语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义”。“言外之义”因言内语境而生,所以引导学生领悟“言外之义”也是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的语境策略。“言外之义”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隐含性”,正如欧阳修所言“含不尽之义于言外”(《六一诗话》)。如文章开头和结尾两句,既从字面上规定了意思,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联想和想像的空间。这两句前文已做分析,不再罗嗦,另举一例: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了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一句的言外之意是:顾老的一头,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五>、感情色彩义

感情色彩义是指词语、句子除了理性意义之外,还带上了爱憎、褒贬的附加意义。散文中“我”称儿子为“小家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等词,无不流露出长辈对孩子的爱怜之情。此外,还有特殊构词方式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义: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漫漫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中的“慢慢”、“稳稳”、“摸摸”等重叠式词语,也同样表现了小辈对长辈的孝敬之心和长辈对小辈的疼爱之情。

<六>、形象色彩义

   解读文本,还须把握句子除理性意义之外带有的形象意义。在《散步》一文中,一些句子通过描绘而使句子带上了形象色彩意义。例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一句,既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渲染了散步时的欢乐,又暗示了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这是“我”对生命的由衷的礼赞。又如“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一句,既抒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又交代了母亲“变了主意”的原因——母亲看到远处的美景,想到了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疼爱孙儿的柔情油然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