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涂国文
涂国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05
  • 关注人气:23,7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是江南好风景”

(2006-03-25 20:46:11)
标签:

袁敏

《江南》

分类: 出版

 2005年11月26日是中国作家协会江南文学会馆开馆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我四十虚岁生日,本想这天上午带家人前往会馆所在地——位于杭州市北山路94号的穗庐观看开馆仪式,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生日,因孩子周六补课,加上自己急于偿还一笔文债,所以最终没有去成。


 从之后几天的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开馆仪式举办得很成功,嘉宾如云、盛况空前,心底顿生没有能亲眼目睹这一文坛盛事的悔意。好在于此之前,因工作关系,与教学月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董景尧先生、副社长刘福根先生一起,在浙江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江南文学会馆馆长王旭烽女士和《江南》文学杂志社主编、江南文学会馆副馆长袁敏女士两位老师的陪同下,曾到尚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的会馆探过一次营。


 11月23日中午一点半钟,我正在办公室午休。王旭烽主席打来电话,告知袁敏老师从北京回来了,下午有点空,约我们过去谈谈双方合作的事情,顺便到即将开馆的江南文学会馆看看。两点钟左右,董景尧社长、刘福根副社长和我三人驱车来到环城西路33号省府行政中心4号楼11楼上的浙江省作家协会。


 我们敲门走进王旭烽主席的办公室。王主席正在接待一位老者,一口一个“老虎伯伯”、“老虎伯伯”地亲热地叫着——原来老者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与胡万春齐名的工人作家、原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浙江省作家协会顾问沈虎根老人。沈老是特意为江南文学会馆“巴金展厅”捐书来的——他送来了几套当年巴老亲自签名、赠与的著作,包括一套最早版本的《家》。


 寒暄了一会后,沈老去叶文玲主席的办公室谈事去了。这时袁敏老师到了。于是我们五人分乘两辆小车,直奔北山路的江南文学会馆而去。


 虽然节气已过小雪,杭州的山、水、城,却依然沉醉在一派金秋的气象里。阳光撒下一片片融融的鹅黄,和着间或从两边的行道树上旋下的一片两片金黄的树叶,“嚓”、“嚓”地划破空气,飘在疾驰的车身上。从车窗朝外望,西湖边游人如织,湖面上游船浮跃;极远处山影如黛,将西湖的天光水色,衬托得格外雅致、洁净。


 快到岳庙,小车在右边山脚一处小小的空阔地停了下来。“到了!” 王旭烽主席说。于是我们一齐跳下车,跟着她和袁敏老师,沿一条长长的石阶拾级而上。石阶一律的约一米半长,平平整整,顺山体蜿蜒而上,泛着灰白的光,在两边纷垂的枝柯的掩映下,显出一种历史的幽邃和苍茫。王旭烽主席告诉我们,之前她曾带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的作者、北京市作协副主席陈祖芬女士来这里参观过,陈祖芬说,穿行在这条石径上,就如同在历史中穿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王旭烽主席一边吟诵着老杜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边指着脚下的石径对我说,“我们准备把这条石径命名为‘逢君路’,寓意江南文学会馆欢迎全国各地作家来此集会和交流。”王旭烽主席侃侃而谈,不时掖掖脖子上那条米黄色披肩,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底蕴深厚、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江南文学会馆开馆后,浙江作家所钟爱的文学事业,在风雅的西湖边,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她旋即指着石径旁的一处凹地:“我们准备在这里立一块石碑,将巴老亲自手书的‘江南文学会馆’馆名镌刻在石碑上。”


 说话间,我们已然跨上最后一条石级,眼前呈现出一组绿树掩映、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这是北山路95号,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王旭烽主席接着介绍道,“这是一处空置多年的老别墅,曾有商家想买去做商业用途,杭州市政府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考虑出发没有批准。市政府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北山路文化一条街的战略为江南文学会馆的设立提供了一个绝好机遇,会馆刚一筹建就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会馆第一年的90万元租金已由市财政解决。


 许是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声,这时从屋里跑出来几位工人。袁敏老师忙将他们叫住:“请你们把所有房间的门都开开,我们要看看!”工人们听后转身进屋,不一会将钥匙找出来了,打开所有的房门。王旭烽主席和袁敏老师领着我们一间间参观。


“这间房子我们准备辟作‘巴金展厅’,开馆时举办一个‘巴金与西湖图片展’。”袁敏老师指着墙壁上已挂好几块展示板、地面上堆放着几排玻璃展示柜的房间介绍道,“巴老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就与西湖结缘,晚年常常来西子湖畔居住,每次都要住上四、五个月,巴老曾说杭州是他晚年的第二个家,在西湖留下了他的身影和文学的身影。本来我们计划安排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这个图片展,没想到巴老之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使得这个展览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提起刚过世不久的巴老,我们俱一时无言。想起冰心老人赠巴老的句子:“有你在,灯亮着……”,想起浙江省作协主席黄亚洲先生悲送巴老的诗《春秋不会陨落》,我的心底,再一次卷涌起对巴金老人这颗“世纪的良心”的无限崇敬与缅怀之情。


“巴老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巴金与西湖图片展’已获得法国巴黎有关方面的邀请,将于明年春天赴法展出。”袁敏老师向我们透露道。

 

    “走,上楼看看!”随着王旭烽主席的一声招呼,我们的脚步一齐踱向展示厅左边门外,登上一架木质楼梯。楼梯很逼仄,人踩在上面,发出“吱嘎吱嘎”的幽幽的响声。上得楼来,眼前展现的是一间大约二三十个平方米的阁楼。袁敏老师说:“我们准备把这间房子打造成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梦工厂’,向所有热爱文学的青少年开放。我们将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学辅导和青少年文学联谊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和修养,培养和发现文学新星。小朋友们来了,可以席地而坐,聊天、辩论、交流,气氛会很好。有可能的话,我们两家以后也可以联合搞一些活动。”


    从楼上下来,我们继续往山上走,登上近山顶处的一座水泥平台。这里是北山路赏湖的绝佳处之一。游目骋怀,王旭烽主席和袁敏老师逸兴俱飞,江南文学会馆坐拥如得天独厚之地利的喜悦写满她们的笑脸。王旭烽主席神采飞扬地告诉我们:“会馆面朝西湖、毗邻岳庙、曲院风荷、杨公堤等名胜,闹中取静,浸润着西湖的风雅和江南的诗意,实为文人雅集之地!”环顾身边的如画风景,我们也深深陶醉,直为浙江作家的福气而赞叹。


    参观完95号,我们顺山势而下,蹩入左边的北山路94号。袁敏老师告诉我们,江南文学会馆的主会馆就设在94号的这座别墅中。这座别墅名叫穗庐,又称鲍庄,建于上一世纪二十年代。袁敏老师边走边介绍说,未来的江南文学会馆将充分发挥杭州、西湖的人文、历史优势,大打文学牌,并将视野拓展到全国乃至世界,营造一个“大江南”的概念。袁敏老师真不愧为矢志将《江南》文学月刊经营成全国知名品牌和宏大产业链的金牌策划人,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大江南”构想。“江南文学会馆定位为以文学为载体,集文学交流、展览、培训和多元文化产业开发于一身的多元文化实体。”她接着补充道。


    “大家看见上面那座亭子了吗?”王旭烽主席的一声问话将我们的目光一齐牵引了过去。“吆,这座石亭也很古老啊!叫什么亭啊?”我们一齐快步走上去,上下察看着石亭,问道。


    “它没名字,我们省作协准备将它命名为‘巴金亭’,用来纪念巴老和杭州的情缘。”王旭烽主席接过话头,“我们原本考虑在亭子里树一尊巴老的塑像,最后还是定下来在亭子里放一个由北京现代文学馆制作、巴老女儿李小林特别赠予杭州的巴老手模。江南文学会馆开馆时将推出一场名为‘西湖之梦’的缅怀巴老的系列活动。开馆那天,我们将在巴老手模边撒满玫瑰花瓣——玫瑰花是巴老生前的最爱。”


    离开“巴金亭”,再上去我们往左拐入一块约六十见方的庭院。入口处一棵古樟参天耸立,阴翳蔽日;正前方是陡立的崖壁,无任何攀爬植物;崖壁前有一口方井,无水;左侧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双层木楼,气势恢弘;木楼边有一小裙楼,与木楼构成90度直角。


    这时管理房子的工人跑着上来了,为我们次第打开了所有的房门。我们跟着王旭烽主席和袁敏老师进了小裙楼底楼房间。房间不大,十几个平米的样子,三面壁立着书架,右侧的书架中漏出一扇小窗。


    “这是会馆的书店,我们准备在这里陈列一批巴老的著作和当代作家签名本图书,给来西湖游玩的旅客在西湖边提供一个亲近文学的机会——这扇小窗子就是准备用来售书的柜台。”袁敏老师用手轻轻敲了敲窗台,接着说,“我们还将以会员制方式设立面对市民的文学作品阅览中心,并将精心策划编辑优秀的文学图书推出。”


    谈话间,我们重新置身于庭院之中。“会馆开馆那天,我们将在这里举办一场‘走近巴金’的演讲会。”王旭烽主席手指古樟,“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与著名人文学者李辉将在这颗古树下跟学生们谈巴老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历程——江南文学会馆开馆仪式也将在这里举行。”她顿了顿,接着说:“这个院子,平时我们就开茶座,游客们游西湖游累了,可以上这儿来喝喝茶、聊聊天。”


    “走吧,进屋看看!”袁敏老师领着我们进了木楼,“巴老曾经在灵隐边的中国作协创作之家长期居住,在那里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我们将在这里单辟一个房间,把巴老用过的书桌、床、藤椅等实物复原,再现巴老在创作之家居住的原貌。从今以后,巴老将与西湖长相守,与江南文学会馆长相守。”作为与巴老父女过从甚密的后学和友人,袁敏老师在提到巴老时充满深情。


    最后,王旭烽主席和袁敏老师还领着我们先后参观了会馆建筑群次高处准备用作办公和最高处准备用以接待来访作家及文学友人的两处平房。


    从穗庐转下,天已薄暮。我们告别了王旭烽主席和袁敏老师,驱车回学院。北山路95号和94号那浓浓的油漆味已渐飘渐远。回望北山路,已然一片车灯的海洋。江南文学会馆,正消隐在璀璨的灯火深处……(2006125日夜追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