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子,在心情的天空飘荡……

(2006-03-25 20:29:34)
分类: 评论

麦子欲将近几年来发在“余干人”上的帖子整理成一个合集,嘱我写几句话。作为不定期光顾“小麦心情酒吧”的一位“短衣帮”,我忌惮麦子老板娘往温给我的酒中羼水,不敢不从,只好不避浅陋,谈几点愚见;更为主要的是,自己也很为咱余干能有这么一位才女而感到骄傲,既然蒙酒吧老板娘错爱,给了我这么一个凑趣的机会,于情于理,是无论如何都得胡诌几句的。

第一次知道“麦子”这个名字,是2003年10月10日的事。这一天,我成了“余干人”的注册会员,换句话说,这一天,“余干人”网站开始进入了我的生活或曰生命之中。是日晚上,在查看旧版杭州老乡通讯录的时候,看见了“麦子”这个名字,并且记住了她的“个人介绍”:“麦子,在美丽的天堂游荡 ”此后,便开始了对麦子的阅读。

阅读麦子的过程,是一种从细雨中进入、从阳光中步出的过程。在麦子的漂泊之旅中,杭州和北京这两座文化古都,构成了她情感世界重要的两隅。换句话说,杭州与北京,是旋转在麦子情感天空中的两轮心情图腾。麦子的杭州,细雨霏霏;麦子的北京,阳光灿烂。对麦子的这种阅读体悟,非常契合我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我也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夏晨进入杭州,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进入北京的——因此,在阅读麦子的时候,我的心底,常常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麦子”是个忧伤的名字。在这个日趋肤浅的年代,忧伤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麦子的忧伤如此美丽。在麦子长达四万余字的帖子中,飘荡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情愁。对爱情的追忆、对亲人的眷恋、对人世的悲悯、对跋涉的茫然、对同乡的伤怀,甚至连同对未来的玄想,无不浸染着一种忧伤的情思。这种忧伤,像雨丝、像轻雾,游曳于麦子的字里行间,游走在阅读者的眼前心底。《大傻和二傻的爱情故事(悲情版)》,是麦子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人生自白书。这则帖子,集中体现了她对爱情、对生活的某种感悟、某种思考或者说是某种价值取向。我认为这则帖子在麦子的性灵文字中,应该说是一篇最具解读价值的精华帖子。

“麦子”是个率真的的名字。麦子是率真的,她毫不隐晦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评价。她躲藏在自己的思想里,就像一只潜伏于草丛之中的小刺猬,冷不防就要箭一样从她的文字中射出,向她所见不爽的对象发起攻击。我非常欣赏和羡慕麦子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派、风格、态度和智慧,这种思维特质正是方今时代保持自己、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思想利器。率真与清纯是孪生姊妹。我没有见过麦子,但麦子用她的文字为我们这些阅读者勾勒了一幅美丽、忧郁、清纯、率真的自画像。自然,麦子的率真中可能也存在着某些当今年轻人所难于避免的偏狭和过激,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麦子将变得更加宽容和公允。

“麦子”是个阳光的名字。忧郁的气质之帘,并没有遮挡住麦子心灵的窗扉。麦子是个热爱阳光的女孩,或者说“阳光女孩”是麦子的又一个别名。麦子说:“我喜欢阳光和灿烂这两个词语,也一直在追求这样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这是麦子的青春宣言和生活宣言。从《快乐出发》,到《阳光灿烂的北京》,麦子一路走来,一路歌吟。尽管“晃晃悠悠”,却心花灿烂。读她的《北京纪事》系列,俨然在观赏一条阳光跳跃的心情瀑布。麦子的集帖,是麦子青春的歌吟。这使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新闻战士伏契克的名言:“没有歌唱便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

“麦子”是个才气的名字。麦子的语言,散淡而精致,娟秀而峻拔、率意而准确、清丽而隽永。麦子的情怀,是一种诗的情怀;麦子的文字,是一种诗的文字。她的帖子,充满一种诗情画意。阅读麦子的感受,是一种黎明时分从浊气充盈的卧室,走到清风拂柳、沁人心脾的河边的感受。麦子完全听从于心灵的律动,率意抒发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就像受命于地脉的清泉,或奔泻成瀑、或飘坠如缕,没有矫情和做作。麦子的文字,尽管略显单薄,然清新似水,散淡如风,给我们蒙垢的心灵,以一种深深的慰藉。美丽而忧伤,是麦子文字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我常常想,以麦子的诗性情怀和诗性文笔,真该去做一位诗人。

“麦子”是个热血的名字。麦子在“余干人”论坛中,倾注了太多的热爱和心血。“小麦心情酒吧”之所以人气飚升,除了当垆卖酒的老板娘麦子才具超卓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她的辛勤耕耘。麦子是把她经营的这方领地当作余干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来浇灌的。人类需要精神家园,需要真诚、需要高贵、需要信念、需要热血来支撑精神的屋宇。21世纪有太多的迷乱和惶惑,有太多的抵牾和漠然。我们都孤独得像旷野中的风、抓狂得像陷阱中的兽。人,应该学会自我拯救;而爱,就是我们的救命稻草——尤其是那种基于共同文化背景而凝成的乡土之爱,在这个寡情薄义的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我认为,以麦子对生活和情感的透彻体悟力、以麦子细腻而从容的文字表现力,她如能从“余干人”中淡出而专事文学创作的话,前景一定看好——麦子具备这一潜力;然而,从一个“余干人”拥趸者的角度,我又希望麦子能一直在“余干人”、在“小麦心情酒吧”坚持下去,坚守这方令我们爱并痛或恨着的土地……

感谢麦子的信任,希望麦子的华帖有朝一天能得于刊行。

是为序。(2004年10月23日于杭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