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对手是性价比更高的竞争方式

(2011-04-04 18:52:01)
标签:

顾客

对手

竞争

麦当劳

肯德基

it

分类: 经营点滴

写此文纯属抬杠,头脑风暴,活络自我思维。触发点是在微博上有网友向我灌输“关注顾客而非关注对手”的道理,并且对此自信满满,认为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 


果真如此吗?淘宝不是关注EBAY这个对手,如何在中国电子商务C2C市场有今日之霸主地位?华为为何对港湾死打不放,甚至成立“打港办”,直至最后收购港湾为止?联想如果不关注对手,为何与宏碁为了全球PC市场第三名的位置反复争夺?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何相互挨着开店?腾讯和360之间的3Q大战又为何会发生?难道这些企业的决策人都是傻瓜,不懂得“关注顾客而非关注对手”的道理? 


有人把厂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把竞争对手比喻成第三者,认为自己只要全副心思放在顾客身上,根本不用担心第三者把顾客抢走。猛一听好像很有道理,细想就是悖论:每个企业的顾客,有多少不是自己从对手哪里抢过来的呢?这意味着每个企业都是第三者,顾客就是一个超级花心的大萝卜,哈哈。 


实际上关注对手就是关注顾客,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是为了抢夺对方掌握的顾客资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关注对手是性价比更高的竞争方式,因为对手的数量远少于客户的数量。如果你选择关注顾客,你无法针对每个客户都采用同等资源去关注,必然给对手可乘之机。如果你选择关注对手,只要瞄准行业前3~5名或者本区域内的前3~5名则可,第5名之后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盯住3~5个对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老板自己一人就能搞定了。


盯住3~5个对手后,你的顾客群体也就锁定了,可以实现精准营销:你可以采取超越策略,力图在各个方面超越对手(国外厂商打压国内厂商常用此法);你可以采取跟随策略,在各个方面接近或等同于对手,同时告诉你的潜在顾客,你这里更实惠(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的竞争中习惯于此道,但要注意:实惠不等于盲目降价,价格战可以打,但利润率要确保);你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告诉你的潜在顾客,你这里有有独特的东西,他们有更多选择了(百事可乐就是采用这个办法与可口可乐竞争);或者你把上述策略揉在一起,也是常见竞争办法(山寨厂商就是典型,尽管现在用的策略还不够纯熟老练,但已经杀出一方天地)。


盯住对手,要有底线:竞争不能破坏行业秩序(例如公布行业成本之类的行为),不能损害顾客利益(例如3Q大战),不能违背商业伦理和法律规定(例如蒙牛与伊利之间的恶性竞争)。竞争中要追求双赢,把蛋糕做大,在这方面麦当劳、肯德基是学习的好榜样:两家相邻经营,但绝不见双方员工大打出手、相向漫骂的情况出现;价格战经常有,但双方都是心照不宣地在优惠幅度和品种上进行限制,避免出现全面战争损害双方的根本利益;肯德基自号“烹鸡专家”,麦当劳自封“汉堡大王”,在一专的基础上又积极向“多能”拓展,两家产品线相似但又让顾客感觉是明显不同风格……


盯住对手,并不意味着不关注顾客,而是为了聚焦自身所需要的顾客,这只是一种关注顾客的手段,不是竞争的目的。但一味强调“关注顾客而非关注对手”,放弃这个手段,也是形而上学的思维。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谢谢!

作者简介:banpeng,真名彭阳军,另一网名banpeng1,企业经营者和网络活跃分子,1971年5月生,男性已婚,广东高州人,长期暂住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