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饰过去不如创造未来
(2009-09-30 15:24:50)
标签:
求职招聘作假粉饰过去创造未来杂谈 |
分类: 以人为本 |
招聘中时常遇到应聘者在个人资料上做手脚,我比较在意的有三点:
1、
其实学历只在毕业头五年有作用,五年以后要靠真本事和人际关系闯荡了。我曾面试过一些很出色的人才,已经做了10多20年,经验和能力不容置疑,但后面一进行背景调查就发现学历造假(通常是高中、中专说成大专或本科,或大专说成本科),我不得不取消录用他的打算。我并不看重学历,但我很在意应聘者造假,学历可以造假,入职后会不会在工作中造假呢?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会担心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中高层职位,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
2、
常见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是真实的,但入职时间和离职时间不对,一般是入职时间比实际情况提前,离职时间比实际情况推迟。我理解应聘者这样做是想掩饰一些职业真空期(失业期),或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想掩饰自己经验不足,以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但万一用人单位去做背景调查,岂不是弄巧反拙?
我一般对30岁以下的年轻人采取宽容态度,只在入职与他谈一下这方面的差别,以及忠告他不要再做这类弄巧反拙的事情。但对于30岁以上的人士,我就不给录用机会了,30而立,连基本的诚信底线都不能坚持,连基本的直面自我的勇气也没有,这类人实在不堪录用。
3、
常见应聘者为了提高竞争力,故意拔高自己以往的职位和贡献:本来是主管,非要说自己当过经理;本来只是一般表现,非要说自己创造了什么不凡业绩,等等。
有经验的面试者,凭借面试基本可以判断你之前的职位权限范围,而业绩方面,一方面面试时可以凭借对应聘者能力的判断进行估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做背景调查时进行调查。
另外也见过应聘者在其他方面造假(例如年龄,婚姻情况等),相对于以上三方面,我的介意程度相对低很多。
粉饰过去不如创造未来,一个谎言要用十个甚至更多谎言来掩盖,何必呢?一个人过去怎么样不重要没,关键在于现在开始的往后五年十年想怎么样,一勤天下无难事,事虽难,做则必成。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banpeng,真名彭阳军,另一网名banpeng1,企业经营者和网络活跃分子,1971年5月生,男性已婚,广东高州人,长期暂住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