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以人为本 |
我一向很怀疑考核的实际效用:
(1)考核前有考核项目的设计、考核标准的制定,有学习宣贯,有了这个前提不等于主管考核就是客观的了,因为考核项目的设计和考核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主观的,一个主管下面有多个员工,他的所谓考核无非是凭自己的印象和感觉来打分或评估,又客观在哪里?
(2)考核后公开结果,这点给主管的压力是很大的,为了避免争吵,他一般会选择皆大欢喜的做法,让员工即使有不满也是轻度的,只是对一些实在公认太差的人不得不做适当处理。
(3)主管主持的面谈主要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这对于一些技术性和事务性的工作是可行,但流水线工作或搬运之类的简单劳动,这种面谈很多时候是无话找话,主管是例行公事,员工似懂非懂。
(4)管理凭考核,人员管理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往往是危机的表现,实际上是官僚主义,相信书面文字而不是到现场去管理。
(5)技术人员为何要考核?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例如项目制,他的收入主要与完成的项目有关,这样考核的重点从人转移到项目本身的难度.技术含量.难易程度等等,标准更好确定。
(6)管理层的考核,象生产.品质.供应采购.销售等等是可以定量化指标的,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门就难以量化,只能主观考核,但换个思维,为何要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是每个部门都需要考核的。
(1)考核前有考核项目的设计、考核标准的制定,有学习宣贯,有了这个前提不等于主管考核就是客观的了,因为考核项目的设计和考核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主观的,一个主管下面有多个员工,他的所谓考核无非是凭自己的印象和感觉来打分或评估,又客观在哪里?
(2)考核后公开结果,这点给主管的压力是很大的,为了避免争吵,他一般会选择皆大欢喜的做法,让员工即使有不满也是轻度的,只是对一些实在公认太差的人不得不做适当处理。
(3)主管主持的面谈主要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这对于一些技术性和事务性的工作是可行,但流水线工作或搬运之类的简单劳动,这种面谈很多时候是无话找话,主管是例行公事,员工似懂非懂。
(4)管理凭考核,人员管理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往往是危机的表现,实际上是官僚主义,相信书面文字而不是到现场去管理。
(5)技术人员为何要考核?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例如项目制,他的收入主要与完成的项目有关,这样考核的重点从人转移到项目本身的难度.技术含量.难易程度等等,标准更好确定。
(6)管理层的考核,象生产.品质.供应采购.销售等等是可以定量化指标的,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门就难以量化,只能主观考核,但换个思维,为何要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是每个部门都需要考核的。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E-mail:pengyangjun@126.com
作者简介:banpeng ,真名彭阳军,另一网名banpeng1,企业经营者和网络活跃分子,1971年5月生,男性已婚,广东高州人,长期暂住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