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鬼小隼》:玩也是学习
《爱哭鬼小隼》是河合隼雄的遗作。一九二八年出生的河合是日本荣格派心理学权威、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奠基者。尤以“箱式”心理疗法闻名,对儿童心理学亦有独到的见解。生前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也是著名文化学者,一度出任日本文化厅长官。学术研究方面特别看重故事(物语)同心灵信息、精神疗愈之间的关联性。代表作有《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心灵处方》、《倾听心的声音》等。二OO六年八月在这本书连载期间因脑梗猝然去世。
说起来,因为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关系,我同河合至少“相识”十五年了。据我所知,不喜欢同人交往和应酬的村上也还是有两位朋友的。一位是原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Jay
Rubin),另一位就是河合隼雄。村上写完《奇鸟行状录》之后同河合对谈了四次,四次都是带着政治、历史、社会等严肃问题的长谈。可以说,河合是村上最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朋友,也是从心灵疗愈角度给予村上小说极高评价——如称赞《海边的卡夫卡》是“伟大的物语小说”——不多的学者之一。
四次对谈中,多少涉及儿童教育的内容,出现在一九九七年五月、一九九八年八月他同村上围绕《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的两次对谈中。虽是只言片语,但见解显然不同凡响。例如关于学习或用功,他宣称“若说拼命用功就能变得了不起,那就更是天大的谎言,纯属无稽之谈。”还说日本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从上小学就开始用功,以致忽略了“人生智慧部分”的学习,“用功这东西是同人生毫无关系的东西”。相反,他认为玩也是成长:“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在学校教育方面河合强调了两点,一是坚强,“教育必须考虑如何使每一个人坚强起来”;二是自由,“会当老师的老师是让孩子自由的,让孩子做”,“以为看得紧紧的就能培养出好孩子,大错特错!”一句话,玩也是学习,学会自由,学会坚强。换言之,想哭就让他哭,想笑就让他笑。
这本书可以说是这一想法或教育理念的一个实践。或者说河合隼雄是以这一想法写《爱哭鬼小隼》的。上幼儿园时自己喜欢的班主任老师要离开了,欢送会上小隼泣不成声,同班女孩子们像看怪物似的看他。但妈妈的解释让他明白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哭是同情、爱和思念的表达(《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小隼和同学打架了,又为此撒了谎。妈妈严肃地告诉他打架没关系,但撒谎绝对不行(《青山的小周》)。《义侠黑头巾》中,孩子们在橡树林里扮演古代义侠耍枪弄棍,舞剑操刀,打得难解难分,度过了格外愉快的一天。《去河边吧》的河边更是让人开心,一伙男孩子脱得光溜溜地跳进水里嬉戏,上岸又跑着躲马蜂,在小屋里避雨。雨后“阳光洒落下来,照着田间的水稻和岸边的树木,看上去闪闪发光。”《秘密基地》中,小隼和同学们在危险的护城河边玩耍时被校长看见了,本以为会受到严厉训斥,没想到校长在他们保证不再重犯之后夸奖他们是“很出色的孩子”——冒险精神和认错勇气受到鼓励,小隼的眼泪夺眶而出。不过小隼也挨过打。一次他在语文课上因没有预习出了洋相却又不肯反省自己,回家后赌气躺倒。“啪!”小隼第一次被妈妈重重打了一记耳光。妈妈随后含着眼泪开导他就算挫折再大也不能自暴自弃。小隼因此明白,人可以犯错误,但不可以自暴自弃。于是他觉得那“啪”一声耳光,仿佛春天冰块炸裂的脆响……
玩也是学习——这一教育理念也可以从《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回忆录》(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得到印证。如他父亲认为孩子们的本分就是玩,只要尽兴玩就好。并为此立下规矩:只能星期六在家看书,其余时间必须出去尽兴玩耍。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家人看重的是生活的实质和快乐,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拼命学习以求出人头地。有趣的是,说事与愿违也好阴差阳错也罢,作为结果,兄弟六人(河合隼雄排行老二)日后都事业有成。河合自不用说,他的哥哥也成了学者,是灵长类动物研究专家——一家人用结果证明了玩也是学习。读这本书,除了有趣,如果说还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我想莫过于这一点。不能不承认,当下中国的父母和中国的孩子忽略的恰恰是这一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