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吃文化的国家,因而非常注重吃的礼仪。出门作客,轻则喝茶,重则赴宴,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一般主人没有招呼,不要走入饮宴场所,主人打出请的手势,也不能抢先入席,要让长辈或主人先入席,如不知自己该坐那里,应先坐在下首,等候主人来调整,要不然,抢先占了主宾的位置,主人又不好意思请你走开,那是十分失礼的行为。入座后,不能用筷子敲碗或者敲桌子,也不能眼睛盯着菜肴,露出一副馋相来,等主人示意开始时,才能吃菜。吃菜也要讲文明,夹菜要挟自己面前盘里的,一次夹菜不能太多,吃时也不能狼吞虎咽,尤其是不要发出声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有的菜肴是按人定量的,如喜宴的肉团子,每人三只,少吃无妨,多吃则为失礼,会失笑于人。尤其是饮酒,敬酒要站立起来,双手举杯,杯子的高度在自己的眉眼之间。别人来敬酒,也要礼貌地相陪,特别是要注重自己不要饮酒过量,以免醉酒失态,不分场合地闹酒和酗酒总被人们视为失礼的行为。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用牙签剔牙时,要用一只手遮住嘴巴,不能叫人家看到你龇牙咧嘴的样子。如果自己吃好饭,别人还未结束,不能先离席,要把筷子搁在碗上,主人示意结束时,再把筷子搁在桌子上,然后在起身离席。
交往中的馈赠礼物也有讲究,有些礼物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所以赠物中也存在一些禁忌。探望病人送水果,要送苹果、香蕉、橘子,这都含有平安吉利,逃离病魔的寓意。给病人送的礼品用单数,不用双数,特别忌用四个,因为四与死谐音。
到客家地方,路遇不认识中、青年妇女问询,忌称大嫂、大婶、伯母等称呼,宜称大姐、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上述这些家庭成员之外的人际交往禁忌,实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规范。因为以约束自己、尊重别人为原则,所以有利于融洽交往气氛,对调节人际关系,使之友善和睦相处,起着积极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