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2009-01-17 11:42: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这件事 |
昨天在卓越网一口气买了17本书,沉甸甸的背了回来,放在桌子旁边,为了不至于使桌子太过凌乱,我决定尽快读完它们。昨天晚上,看的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朋友推荐的),当晚读完。
这本书是以跑步为主线,贯穿了他由经商到写作,由跑步到马拉松、百公里超级马拉松,再到铁人三项的事情。跑步中的感受、心情以及对跑步这件事情的思考,成为他性格价值观的写照,我想他应该是一个习惯思考和善于观察细节的人,跑步时的内心感受经由文字(实际还经过日—〉中翻译),真真切切地映射到我的脑海,与我的跑步经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远隔重洋,变换时空,一个人在午夜的灯光下感受着对于另一个人的理解,还有不时涌动于胸中的澎湃与敬意。村上春树应该不属于跑步条件好的跑者,从他每周70公里训练量和全马3个半小时的成绩来看,是个比较大众化的体质,但正是这些体质并不突出的千千万万跑者,描绘了一幅幅热情与坚韧、挑战与坚强、持久而豪迈的画卷,并把这份持久涌动的热情镌刻在世界各地这项以小山村命名的赛事之中。
本书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是村上春树参加百公里超级马拉松的那一篇,在最后阶段,那种以命相搏的苍凉与悲壮,那种以燃烧青春生命为代价的坚持,那种被村上称为“跑者蓝调”的状态,着实令人动容。他们也有《刺秦》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心吧。看到此处,我不禁躺在被窝里流出泪水。
我相信这本书并不是所有人都看着有感觉的,或者跑过和未跑之人的感觉大相径庭。就像村上书中所言,他决不会振臂高呼“让我们每天跑步,永葆健康吧!”书中只是他的一些思索片断,对他个人而言跑步是何意味。
每个走入长跑殿堂的人理由或许各不同,但我相信达到一定水准的族群一定有着相似的感知与共鸣,对这项运动的领悟也会随着生活的积累、里程的增加而不断变化。不管他最开始是为了追求快乐、追求健康、追求持久、本能或是什么。
村上春树在他的铁三自行车上写着“18 till I die(至死都是十八岁)”。
这就是不因岁月而流逝的“青春”!
昨天饼干给我发了north face 赞助的百公里越野链接。他的青春是外在而汹涌的,敢闯敢拼,而我会更多地想一想,然后开始做计划。看来我真的是离开20几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