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拉松运动 |
分类: 跑步这件事 |
为了跑20多公里的路,我飞了将近2000公里。参加完2007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后,我认为这个决定还是相当值。同行的阮冬同学也对此次厦门之行贼拉拉的满意。
3月30日,阮冬、我、Kelly携夫人一行四人登上开往厦门的飞机,参加一年一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飞机上看到很多同样短衣襟小打扮的赛手摸样的人,不远千里为跑步的人还是很多的。说话间就飞到了厦门,一出舱门感觉到热气逼人,大有脱光了走入桑拿房的感觉,而细观本地人,竟然还有穿着毛衣的,原来适应不仅仅是抗冻,耐湿热的能力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住在如家快捷酒店,小黄房子,里面的颜色很鲜亮很年轻,清清爽爽有快餐店的味道,细节功夫做得不错。到处贴着出行指南、小贴士、墙角都用圆弧塑料包裹避免磕碰,屋里的茶杯毛巾牙具等都分为两种颜色,给使用者带来易区分的方便,室内的各种开关都用中文标识,地面一尘不染,我很想光着脚踩一踩……
稍事休整,去体育馆领服装号码。一路上谈论着厦门的天气和交通,2点半到达。没想到3点才开门,网站上也没有写,真是不拿远道的朋友当客人呀,等吧。体育馆草坪上三五一堆的人很疲倦,怎么看也不像是谈恋爱的,都是在等待领服装呀。用了半小时我和阮冬在体育馆里遛了一大圈,汗涔涔地开始适应厦门的湿热天气,这里花红草绿,较之北京绝对是提前进入夏季。我们在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雕塑前装模作样留影,感觉自己越来越像运动员。
3点整排大队挤一身汗终于领到了服装号码,还因为复印身份证在附近的宾馆里花掉1块钱。很多老外来参加,连比划带夹生中文费劲巴拉地领取了号码,国际化还有待加强。临行前我和阮冬的准备工作比较仓促,一个没带袜子,一个没带短裤,我俩就近在体育用品商店买了行头,软东买了耐克的新款短裤,几百大洋出手眼都不眨,赞!万事俱备,在楼下喝茶,在楼上休息。傍晚在一家菜量巨大的餐馆吃,很饱,吃到脖,一低头都洒的那种。还把葱花饼打包带了回来,我和阮冬两个智商不低的笨蛋鼓捣半天也没把电视调出人儿,早早洗干净,一夜好睡。
3月31日一大早吃过早点(方便面和葱花饼),六点刚过我们就踏上征程,天空竟然下起了雨。短裤背心还真有些凉意。在车上吃掉昨天买的巧克力,能量倍增,信心也随着巧克力融化在了血液中。
广场上面旌旗招展号带飘扬,身着各式各样厂家赞助的服装的人们齐聚一堂,广告和遮阳伞随处可见,真是有全民参与的氛围。我们买了三瓶水,卖水的找给我两个钢蹦,放到口袋里丁丁当当响,我无奈把两枚硬币口袋中各放一边。路上还真遇见个揣了一裤兜硬币的家伙边跑边丁丁当当响这是后话。
大会组织不是很严,观众选手从四面八方涌来,也没人查是否有号码,全程、半程、10、5公里各占一区,也有相互混杂的局面,大家都很文明,凌而不乱。在广场热身了一阵子,居然天气放晴,也有部分早晨喝的水份快速排出体外,看来北方人在这种环境下多多少少有些异样的。参与的人不少,后来得知这是第一次有高校参加,难怪人群中多面嫩。说到这要感慨一下,厦门气候,使这里的人的皮肤真是好得不得了。我这种一脸痘痘人分明就是在脑门上写着“我是外地人”一样。起跑前半小时,大会居然组织大家做热身操,OMG,我刚刚热完身,再热身就HOT了。热身操的节奏就是健身房里领着小姑娘们跳操的音乐,步伐也一样,不知对于长跑选手来说是否够专业?马上要开跑了,天又阴了还小雨。
我们跟着蹦跶了几下,领导讲话,讲了很多又高又飘像云彩一样飘过的话,主持人还把“开跑”说成了“开炮”,广场一片大笑。
一声枪响,全程、半程、10公里、5公里一同开跑,这个行动的结果就是拥塞。北京的马拉松是全程和半程之间差5分钟起跑,不至于这么堵。好在,我们并不计较。热身时还和Kelly谈论国外马拉松因为美女拉拉队影响选手节奏的事情,一开跑就开到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连蹦带跳地在路边加油,人流也随之有了一定的倾斜和减速,我差点踩到前面小伙子的鞋。
跑的过程就不累述了,什么找节奏拼体力毅力坚持鼓劲儿每次都差不多。单说说厦门马拉松的几个不同吧。
全民参与。
真的是全民参与呀,沿海的赛道,从早晨5点多钟就封了,封了个严严实实,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肯定不行。选手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可想而知各个公司都花大力气组织和参与了这次赛事,也使得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塞到拥塞不已。拉拉队也是五花八门,学生模样、企业职工、部队、礼仪小姐打扮、花枝招展打扮、敲锣打鼓、志愿者、市民、老人孩子……整个全程42.195公里,根本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喊声震天,有的嗓子都喊哑了,不得不让跑的人跟着热血沸腾。
厦大一枝独秀。
人多!参与的人多、拉拉队更多。随处可以听见“厦大加油”!跑和加油的人都有一种小集体幸福感洋溢在脸上。而且也看到不少旗帜,引水站。不知道易中天是否为他的学校感到骄傲。
风景宜人,气候有点热。
赛道是沿着海边的,时不时飘入眼帘的美景总能打消运动的疲劳,有点像登山,身在地狱眼望天堂,冰与火的交织,惬意与坚持的碰撞。两旁的群众们也构成一道风景,非常热情,摇旗呐喊,和赛手一样投入。更有靓女无数,还为马拉松专门准备了服装。曾经路过一处听到了整齐的有节奏的鼓掌,抬头一看竟是部队的同志穿着迷彩服坐在山边来加油,我向他们挥手致意,一句“同志们辛苦了”差点脱口而出。最出彩的是某街道的敲锣打鼓,很鼓舞士气,如将军令一般令人振奋,鼓声不时打乱我的节奏,可这又有什么,人生能有几回搏,向前冲。
我听到路边的人们喊着五花八门的口号。小范围的有厦大加油!大点的有中国队加油!老外加油!更为国际化一点的运动员加油!运动员,很久没听到这个名字了,是否运动精神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所以听到后倍感精神。拉拉队口号也有从简单的加油上升为更为具体的鼓励,比如坚持就是胜利!你是最棒的!……
唯一的遗憾是天气炎热,汗水比平时出得都多,我不得不减少喝水的量,免得被带走太多的盐分。路上看到倒地的人也挺多,可见平时训练是多么的重要。
小城大事。
在街上随处可见为厦门马拉松宣传的东西,广告牌,条幅、灯箱……参与赞助的企业更是有十几家之多。大家是像过节日一样来看待这个活动的,让整个城市陷入一种不参与不痛快的氛围当中。个人参与,小集体的荣誉,企业、政府参与,城市的荣誉,从小团队的支持到政府的支持。路段禁行得到了全民的支持,这行动的背后是团结。可以看出来,这是小城市的大事情。
跑步本身。
有时我就在想,跑步为了什么?追求和信仰?为了马拉松,我们必须坚持训练,训练时的坚持比赛场上的坚持更为枯燥和锻炼人。为了一个马拉松,平时几百公里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比赛是一个形式,背后的精神是内涵。马拉松雕塑公园里的石碑写着“永不止步”,是一种马拉松精神,生活中也是一样。马拉松也像一种仪式,证明自己的力量。一个战场,给现代约束下一个打拼的机会。马拉松也给热爱奔跑的人们一个归属感。跑步,超过和被超过,都是一种愉快,而棋逢对手更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里有压力也有动力,尽全力,你就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也看到一些没有基础的年轻人晕倒、掉队和受伤,这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厦门群众的热情,给选手们增添了眼花潦乱的强心剂。大会组织者比赛结束后的还给完成的选手发了奖牌,也为很多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海边美丽的风光,身旁志同道合的同僚,两旁热情的群众,我愿意奔跑在这个城市,厦门政府要把厦门马拉松打造成“厦门名片”,他们做到了。
半程用时2小时4分,心情舒畅,Kelly夫人在终点等我们助阵,带来的饮料特别香甜。跑下来发现腿上渗出了好多盐粒,一胡噜直掉渣,中午吃了咸菜瘦肉汤,还叮嘱厨师多放咸菜,大补。下午去了白鹭洲公园散步,第二天去鼓浪屿拉练,然后去马拉松公园观摩,晚上去家乐福遛圈,洗洗睡了。一觉醒来,浑身酸痛,痛并快乐着!这两天感到肌肉在疯狂地生长,内力大增。为今年北京全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厦门马拉松,明年我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