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发表的第四篇文章,也是作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员的2017第2篇文章


2017年发表的第四篇文章,也是作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员的2017第2篇文章
关于中国电视剧的思考
周 星
曾经成为日常娱乐生活中的主要传媒独享的电视,还一度被认为将取代广播和电影,却自身进入了某种生存忧虑的年代。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台已经感受到极大的冲击,为了生存的招数探索也有限,但我们看到主要在吸引大众的综艺和电视剧上,近年耍尽了各种花招。比如综艺节目,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电视自身生死的一种对象,各个电视台想出各种花招来拉动收视,从歌唱类栏目到亲子真人秀活动,不一而足。当下的婚恋栏目从女选男到男选女,再到金星主持的家庭为孩子选配偶,绞尽脑汁的期望别开生面。每一种“突破”都会带来模仿不断。为了市场的生存,有些电视机构已经在功利的路上越来越停不下脚步。但收效如何却似乎多是事与愿违。外在的网络世界无疑是重要影响,内在的追求方式的单一,也是影响所在。但似乎取巧的招数不多,而值得思考的还在于,一味以市场取舍和俯就、追逐的路径是不是能改变境况,还是适得其反,比如冰上明星选秀的节目开张后,第二天的收视也完全不尽如人意,试图别开生面的各种努力,都是为了维持或者扩展电视的生命力,但是不是只能极力拉拢屈就受众的娱乐欲求?实际上效果是越来越难以取得以往惊人收视的电视,许多栏目在费心揣摩市场后都有黔驴技穷的感觉,留下的似乎难以实现的夺取收视率的欲望。市场到底如何具有魔力来支配文化产品,而操作机构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去追逐,于是一个似乎成功的栏目接着就是成批出现的为了市场的仿效作品,已经成为电视的痼疾。
自然,电视剧是另外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域,一种题材在收视上得到关注,接着的投拍就接续不断,若干年来我们已经迎接过现实题材的关于婆媳大战,姐妹相争,兄弟携手等等的潮流,年代戏出来于是一批批的民国故事就接踵而至,几乎一个路数。古装戏自然没有断过,而后来的玄幻魔幻带来的潮流,又是一个争相仿造对象,乃至于一段时间穿越几乎快成为各个时代电视剧的法宝。而青春剧以来就遍地都是装嫩的女生和无处不在的小鲜肉,换了谍战剧潮流兴旺后,到处都是潜伏的敌我双方的角逐场,中统军统带上中共日寇混杂一片的情形也成为时髦。潮流总是堆积,人们的都想赶上市场热门,于是电视荧屏总是在一波一波的重现中赶潮,让我们看到只有习惯仿照而没有独特个性独创能形成差异性存在。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文化成为被潮流摆弄的对象,而文化的价值有如何成为动荡不安的对象?显然市场成为唯一攫取时,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就很快被覆盖,市面也就一波一波的来潮而令人可惜。
---------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