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周星驰和电影《美人鱼》

(2016-02-13 09:53:52)
标签:

文化

周星驰

《美人鱼》

意义分析

粗粝感

分类: 文化问题
       研究周星驰和电影《美人鱼》

                     关于《美人鱼》的思考 

    昨晚惊讶于周星驰的《美人鱼》超越12亿,并且继续以每日2亿票房向前迈进,昨晚购票去欣赏探个究竟。但今天看已经过了13亿!显然有其原因。

  电影依然是周星驰他擅长的小人物的故事,但增添了社会时弊的褒贬;依然是喜剧背后的悲剧,但更为靠近百姓内心的期望喜剧;依然是混事不吝的主人公乱世取胜,但多了一点救世情怀。一个混杂而难以去确认品性的故事,但延展开来却是感动情感的梦幻。所以,骨子里还是周星驰,却实际上不同于以往的周星驰。

从上述意义上说,对周星驰忽然要刮目相看重新评价:

研究周星驰和电影《美人鱼》

      1、因为他的选材---是世界性的环保,我们还真缺少直指社会经济发展却占着宏大帽子的损害人类可能性的题材,宏大主题需要表现,而如何表现都是难题。极端而论,在现实性上,我们的文人和艺术家的恐惧心不如他好像一个混世魔王般搞笑的香港人,遮掩和推脱都无济于事,需要把握并且敢于而且可以实现,是一种高招。所以周星驰有价值;

2、因为他对于现实的关注---这一难题的确不能完全怪罪创作者,但要求有想法并且敢于去探索人生诸多问题,还能够表现出来是一种必要的技能,自然归罪不得他人。在超高票房的电影中有几个能站在现实揭示性的角度去发挥,似乎有但又不得其法,更多只在个人的枝节上上津津乐道,却遮蔽了许多触痛人心的东西,无论那种都是缺憾。就此而论,所以《美人鱼》有价值;

3、因为他对人性的温暖的需要----那怕你指责故事的逻辑和连接中诸多不顺,但单凭一个人鱼故事的童话性拾取,一个灰姑娘的受人尊重,一个权力富贵者的死而重生,受众之间的感同身受就有温暖。设计的情感化是电影必须要有的东西,而情感的主题百说不烦,让嘈杂中的小人物身上的美色焕发,就对于我们有联通感。温暖的生活和百折不饶的追求是人类的价值,所以周星驰的出发点就值得赞许。

4、因为他对于人类当下命运的关怀----比起我们的娱乐电影和一些艺术电影来得大气,来得不惜直截了当的触及。世界已经不是自己可以隔绝享受的天地,小民们也通晓全球问题,中国电影可以缺少思考而显得干巴,却不能没有观察思考的景象,影片不断提及的话题:世界没有一滴干净的水和空气,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美人鱼》就获取了超越许多电影的境界值得夸奖。

5、最后因为,把戏剧悲剧颠来倒去的揉合长处——所谓含泪的微笑,绝不是按照教科书和类型论去按图索骥的创作,笑点和泪点无常结合,将人生戏剧悲剧交织的荒诞感和无常却冥冥之中期望有序的感觉表现鲜活,人生如此,创作是感知而不是标本的复制,所以周星驰确实有创造性。

你说,我们在电影越过12亿票房的档口,去支持一把表示自己的态度是不是很值得?

研究周星驰和电影《美人鱼》
    的确,回到艺术考量上来单纯的看,《美人鱼》似乎比不上艺术影片的细致构造中,在表现上似乎显得较为粗糙,但你得承认,电影反而受到青年人的欢迎,是电影《美人鱼》反而凸显出贴近常人生态的“粗粝”现实感,而得到常态生活的映射。

看影片时脑子中闪出电影和其他电影的比较话题:需要研究粗粝中的吸引力—1、当下人的接受素养需要;2、需要研究大题材与娱乐性的协调---当下人的矛盾性需要;3、需要电影中的几重对立面之间的对比关系的辩证法,比如张雨绮与姗姗之间的极致化感受,八爪鱼与姗姗、富人与穷人等,去看待当下人的情感天平取舍;4、需要研究触痛人心的根本性问题与当下现实功利性的搏击---当下人的认知心理等等。

研究周星驰和电影《美人鱼》

   当然,无须讳言,按照剧作规则、圆润度和逻辑看,《美人鱼》可挑剔的地方很多,批评者也大有空子可钻,但似乎电影需要先大格局探讨为什么收到欢迎,再来探讨如何更好。所以这里略去挑剔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