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市场兴旺,春节是考量的最佳时机,人头攒动,你都未必买得上票,春节在福州要看《美人鱼》,发现满场居多,好不容易买到3人票,居然座分三处。其实那种观影情形令人兴奋。
——在2015年中国电影超越400亿人民币票房的高速增长面前,我们预期已经是2017年“可能”和北美票房趋同,甚至或“超越”北美的预测,但2016年开局尤其是春节档的票房惊人数据,让我们将后者“超越”变成几乎没有异议的认识。(福布斯网15日报道:截止2月14的一周,中国内地创下5.48亿美元单周票房,打破6周前在《星战7》带领下创造的美国2.61亿美元纪录.北美是4.3万块银幕,中国是3.3万块银幕!)
1、看看记录的不断醒目——“2月8日大年初一,全国城市影院产出票房6.64亿,刷新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单日票房纪录——之前的最高纪录是还是去年7月18日的4.25亿。”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刷新”是一个将不断出现的词,说明高速变化难以阻挡。还是以数据来证明:比如“2016春节的电影市场中,初一至初三,全国累计票房接近17亿。而2015年春节档同一时期的票房成绩约为9.4亿。”猴年前3天这一成绩,已经超过了2004年中国电影全年的总票房(15亿元)。仅仅十余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翻天覆地,刷新必然不断出现。
2、看看单片的数据变化:猴年的《美人鱼》《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在三部贺岁大片大幅改变了由去年暑期档“三驾马车”(《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创造的4.25亿元单日票房纪录。而《美人鱼》首日就以2.76亿占据单日票房榜首,打破了此前《港囧》创造的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
——“打破”的语词也一定会不断出现,比如,2015年《捉妖记》成为内地票房第一,行进到2016年的打破还将出现,就趋势论,说不定2016年的《美人鱼》就会打破《捉妖记》这一纪录?随着张艺谋1亿5千万美元投资的《长城》上线,以及其他黑马电影闯出,说不定打破30亿人民币票房也有可能。
3、看看档期的最强:2月8日至13日,即大年初一至初六,全国电影总票房达30亿元,同比居然增长67%,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这一档期全国放映场次145万,观影人次8400万,初一到初七单日票房全部保持在4亿以上。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恰为情人节,于是春节档与情人节档两个档期无缝衔接,共同创下36亿票房的惊人纪录,无愧“史上最强春节档”, 相比2015年春节档20亿的成绩暴涨80%,更是2014年春节档14.5亿的2.5倍!此外,36亿相当于去年全国电影单月票房的平均值,也就是说:春节七天已经完成了去年一个月的指标。 就春节档而言,《美人鱼》票房达14.6亿元;《澳门风云3》票房达6.8亿元;《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达6.5亿元。这3部国产影片联手贡献了春节档总票房的93.5%。
——不断有史上“最强”,和3天等于历史上一年等等的词语出现,不要惊讶,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已经进入爆发期,看看《功夫熊猫3》还在10亿内徘徊,而这一个档期既有国产片单月上3亿,连续7天破2亿,也有最快破10亿、20亿、30亿等数据,吃惊。中国电影不断创造最强乃至于2016年是不是就逼近了北美110亿美元的数字都可以预想了。
分析:我们当然不能以票房定天下,但这时代还无视或遮蔽票房显然有毛病。实际上,票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票房的确是万万不能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数字概念都不断翻新。
关于电影票房的认识我们都有不断研判的必要。任何人指摘票房高的电影,当然既容易显示自己的批判精神,也不会被认为庸俗,不过研究者不能不顾实际的去显摆自己的高明,而要顾及电影设计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有人去高明,就要有人顾念现实,可喜的是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现实夺人眼目。电影首先需要票房---自然也可以无视票房而坚持自己的个性表达,但反过来要求就危险:票房就是敌人。同样,艺术坚守也有多样的形式,有票房给予受众极大欢喜,但必然有高低票房才是真实现实。
需要改变对于票房和艺术之间关系的一般见解:即市场好的就是烂片,好电影一定受委屈,大众喜欢的多有毛病等等俗见。
要改变的理由有二:
1、电影就是要顾及市场,并且相信市场越好就有更多的生产和调试的可能性,近年的现实正是如此,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好电影越来越多,不能视而不见却把个人意念当成真理;以往包括笔者也对高票房低素养的电影大伤脑筋,但现在则更多靠拢的趋向令人鼓舞。
2、受众对于市场的拥戴的确随着进入影院观众素养的提高,好电影和比较好的电影收到好票房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已经在改变高票房和低票价的倒钩现象令人高兴,只是一些人还在执守着高票房电影一定都是烂片的旧念,而缺乏实事求是的认识。似乎要看到情况的改变趋势。
当然,观念上没有绝对的好坏,所以看大趋势是必要的:
1、越来越多人自己买票看电影,把观影当成了需要的文化生活,这样的市场丰富令人兴奋,值得肯定,也实际上建立在电影发展总趋势良好上;
2、对于观众而言,承认差异和看待电影的认识不一十分正常,对影片的高低评价都没有绝对的高下定论,事实上,中国电影如此坦诚的不同评价并存,在其他领域未必这般开明,多好!
3、即便从艺术的角度看,的确还不能做到一些个人性强的创作,得到和商业大片等同对待的高票房,但这差异似乎永远存在,有待来日是一种期望;留待历史检验更是必然,无需反过来挑剔。
4、中国电影需要不断发展,总会有好电影越来越受到欢迎、高票房更多高价值电影、看懂好电影的人越来越增多、商业大片的自觉交融艺术文化内涵和意义等等,何须着急?
5、事实上,建设性发展,和积极性建议,都建立在实干兴影上,风凉话与自以为是无助于电影发展。我们自己总是把艺术与票房区隔开,除了以往的确太多高票房却弱智电影外,观念上需要调试的理解也势在必行。
6、该到了综合看待中国电影生产、促发好电影好票房的时刻了,进一步发展的高票房需要更多的好电影来提升价值含量。需要相信,只要市场好,必然有更好的机会创造未必挣钱的所谓艺术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