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132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2015-06-14 14:44:56)
标签:

文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文艺论坛

文艺批评

立场

分类: 文化问题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2015年6月13日杭州白马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高峰论坛

 

我的发言——

                 批评的市场与批评家的市场

            --—艺术批评的价值:主流价值观的辩驳领地

 

 

    一段时间以来,批评是否还有市场,和批评家是不是有市场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而探讨实际上牵扯到对于批评意义何在,和文艺批评生存在何种场域中的一个认定。

    文艺批评的增多还是缺乏,人们认知不一,实际上,是因为场域发生变化而性质也发生变化导致判断的不一。毫无疑问,“批评家”显然增多,而这是在网络上,而传统的批评家的感召力似乎缺少,是因为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上,理论性的批评家被淹没或者被忽略,而理论性的纯正文艺批评的确也稀疏。除了媒体变化这一因素外,批评的短缺是主流媒体上的事实,除了放浪无边的网络评论盛大遮掩外,主流机构上一般意义的理论性批评也被商业性和未必文艺的评论所抵消,这样,批评的价值显然受到影响。

    文艺批评的影响力不足,除了场域和媒介消长变化外,还有关于批评的观念认识的时代变化。也受到文艺批评离开文艺性,和思想性这一维度的杂乱批评影响外,祛魅时代改变批评高尚地位,话语系统产生变化的现实,批评对于创作影响式微,以及批评者的影响力减弱息息相关。——变化的角度思考分析必不可少,才能让文艺批评形成有效的现实作用。 

    同时还要意识到批评自身深陷一些矛盾之中,包括:多元认知现实与保守容纳之间的矛盾;祛魅环境与一成不变的观念的对峙;尖锐针对性的受众需要与单一维护传统要求的矛盾等,都极大影响着我们以为的文艺批评,对于创作实际指导性和大众认同性之间的统合同一。

    也许,批评已经到了不能求其一呼百应的威猛时代,无论是环境、媒介、受众认识,对于批评的理解已经大大不同,而我们还在期望传统的批评可以影响一方,不切实际的期望批评复兴,显然不是真能复兴的障碍。但文艺评论却实在是理论建设和受众引导的重要对象,越是在错综复杂的时代创作中,人们其实也还是需要有真知灼见的评论来提升、批评来警醒的。只是,批评在这时代需要影响的首先是学术人,其次是学习者,接着是对于艺术文化有感知的群体,最后是提示创作者的基本方向。

    所以,文艺批评需要重整雄风,但前提是一要对于现实有清晰的认识,不切实际的复古式批评、守旧不晓当下实际的死板批评、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奉承“批评”,都和真正的批评相背离,也是一种不谙世事的无效批评,损毁式批评名声。批评要有有效,要有有影响力,就要切中时弊。二要确认批评是作为主流形态价值观的一种辩驳而不是左右创作的指南,尤其是这一认识正是文艺批评阵地意义的所在。文艺批评的艺术在宏观上是为了主流价值观和文艺向上发展而存在的,它的目的是辨析真伪、祛除杂乱而引导创作和明示艺术精神实质。所以文艺批评是有明确的价值观在内,但这绝不意味着试图唯我独尊,在网络时代,各种开放的文艺认知中,主流的纯正文艺批评的价值,就是试图确立厚重真纯的文艺精神,让文艺在多元中梳理正向端庄的价值塑造,所以文艺批评不可缺少也十分重要,没有它,正向的批评场域就丧失,而批评也就成为随意评价的场所了。

     回到文艺批评的市场背景话题上来,我们强调文艺批评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却不能不看到文艺批评所面对的三个不可绕开的因素:市场强大的支配性,网络开放的评论和批评的自由性,年轻受众的价值观多元性。后两者前面已经在不断触及,这里特别要强化市场因素对于文艺批评的双向关系。

    艺术以往和市场是对峙的,原因在于艺术的精神性和市场的物质获有性之间格格不入,但时过境迁,市场需要文艺批评的引导和文艺批评不能忽视市场这两者,都催发着双方构成一种张力。批评在面对市场之时,时常遭遇不知如何看待难题,实际上,文艺批评是针对文艺作品的得失来进行盘点分析的,但文艺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最为挠头:市场不应该是文艺的敌手,而是文艺的施展天地,只有借助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受众价值的认定,没有市场虽然不能说没有价值,但的确就失去了实现受众认知的可能。而文艺作品对于市场认识价值而言,也需要更为宽阔视野,完善的市场可以容纳多样风格形态的作品,对于文艺性强的作品,市场的评价未必就以商业性来划一度量。麻烦的是市场很好的作品在艺术批评的理论尺度上往往有歧义,不止传统文艺批评逻辑,事实上在网络上,总有不少市场收益好的创作一边被票房收益所垂青,一边又在豆瓣等上被打低分,这一市场收益与大众看轻的矛盾,也正是文艺批评所遭遇的常态。

    所以,批评家要正确的看待市场,对于市场接纳的创作分析原因和宽容其市场符合的规律,也不放弃审美评价的理论性,由此找到彼此之间的平衡点,但不能固守传统而一概否定市场的选择的某种合理性。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陆贵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程蔚东,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辑谢慕,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梅墨生,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等专家学者,将围绕文学、影视、曲艺、戏曲、书法、美术,以及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主旨演讲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杭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论坛:艺术与市场、批评与批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