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2013电影记忆---十佳电影和批评家眼光

标签:
中国影协厦门大学电影2013十佳影片艺术报告 |
分类: 电影研究 |
批评家声音:周星
莫衷一是的“倒钩收益”传播文化
——传播时代取代审美时代的电影认知
2013年中国电影现象中,几个方面显而易见:既有票房高涨却走不出国门的烦恼,也有青春题材爆发而受到非议的小时代热闹,更有大片冷寂而小片收获颇多的奇异现象,以及多年来积蓄的文艺电影越来越不被市场接受而票房大户似乎都娱乐无比等等。但显然最为值得探究的却是卖座不叫好的巨大反差的“倒钩收益”文化成为年度值得分析的焦点现象。
2014年,近年颇为集中呈现的反差现象达到顶点:以《小时代》为代表的一经上映就被著名网站打出低评分,而人民日报专门撰文批评,声称不能容忍小时代2、小时代3的继续畅行,但社会的贬词和评价的低估却不仅没有阻挡票房的上行,反而是实现4亿多高票房后,马不停蹄的小时代2又挺身而出,继续获利,最终投资不到5千万的小时代1、2集获得了近7亿的票房收益,令人大跌眼镜。接着,一个《富春山居图》更低评如潮,但奇妙的是一边是创作方自我认账,一边依然是迎着恶评逆流而上的收获,也奇迹般造就了近3亿票房入账。这显然让好莱坞影评人摇头叹息,认为不可思议,因为社会普遍反感的创作不可能如此倒钩收获,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社会议论和票房之间居然相反相成!
显然,这是当下电影文化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现象,却其实是并非特殊而应当格外关注的“倒钩收益”文化现象。如果说前述的2014中国电影市场很好却行之不远无力实现走出去欲望;大片冷清小片火热是一时纠偏的市场商业调节结果;文艺片出局而娱乐创作风行是文化审美失落,那么,“倒钩收益”则是文化畸变的一种反常凸显现象。事实上这又是人之常情----即传播年代的风习所致。在审美年代认知常理,是口碑的好坏必然决定市场的走向,无论是远古还是当下,站在固有观念里的认识是要追求好口碑才能传扬四方,而“酒深不怕巷子深”的古训源远流长的实质,是确定本质好才是一切之本,好品质不担心没有好结果,或者人们坚信至少时间推移的代价必然是换回表里一致的收获。但其实这是古典审美时代的观念。时过境迁,传播时代和媒介变化带来的似乎匪夷所思,却绝对不能视而不见。我们不能说审美过时了,但至少要承认传播改变了,以往的口碑传播需要好的逻辑才去看的直线结果,似乎被只有值得议论的东西才具有观看效应所部分取代,这一传播效果却大大影响了传播的对象性质。而人的认知也的确变化了,但其根源在于媒介时代转化了认知,新媒体带来对传统媒介传播的认知,尤其是粉丝的集群现象构成前置的拥戴。所以郭敬明的作品无论外界批评如何,更为强烈的捍卫成为坚挺的力量。而“祛魅”所带来的审美真空为意见领袖和粉主的铁杆所取代,传统判别的逻辑也就发生位移。也还要承认,“小时代”影像的表现既有上述原因,也有针对商业群落受众到位的设计成功,于是传统审美和新媒体传播逻辑之间,就有了令文化人困惑的“倒钩收益”的文化凸显现象。我们需要正视而关注分析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论剖析!
推介人:周星
职位:
序号 |
影片名称 |
一句话评语 |
1 |
一代宗师 |
影像的考究和修炼超越其他创作,演员的出色增添了动人的气息,恩怨情仇的坚韧表现适度,掩盖了剧作的一些不完满 |
2 |
北京遇上西雅图 |
完整的构想和流畅的叙事,切近生活的温度,跨域梦的周折让人间真切的际遇都可信温暖,而有了感知真情的切近感。 |
3 |
萧红 |
文人世界的少有影像写照,爱和时代烽烟与性情的真实涨落息息相关不俗表现,文人的特质在小宋佳的演绎中得到良好的时代回现 |
4 |
全民目击 |
情节层层解开的设计令人观赏感知出乎意料,人物个性和情感相撞背后的秘密少见的体察入微。 |
5 |
美姐 |
真切的生活和朴质中的情分把握到位,如此感受的生活是这一个时代影像所缺乏的真诚所在。 |
6 |
青春派 |
对于学生时代的感知深入而具有质感,青春潮流影像的触及不是浮面,而是深入内心渴望的把控。 |
7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比较深入的探知到女性青春世界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奥秘。题材冲破以往境地而具有开启意义。 |
8 |
中国合伙人 |
一段折射历史变迁的记录,对于一个开放时代的揭示,取巧也富有时代感。 |
9 |
无人区 |
残酷的环境中的残酷人性世界的观照,暗含在其中的深入探求,和人性世界的观照难以复现。 |
10 |
逆光飞翔 |
稀缺已久的台式电影的情怀和温暖,在盲人的世界中揭示我们缺少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