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时代电影的思考终结篇:情节套路分析

(2013-08-17 07:15:02)
标签:

电影

郭敬明

小时代

文化

观众

分类: 电影研究

   小时代电影的思考终结篇:情节套路分析

小时代电影的思考终结篇:情节套路分析

  

   该开始触及所谓的小时代电影大兴其道的内容问题了。

    《小时代2青木时代》在《小时代》的高票房和吐槽的压力下逆势而上,尽管不如前一步的张扬,但上映后至今依然具有相当的排片量而观众还是络绎不绝。客观而论,比起七夕时节联袂而上的几部青春偶像电影,影像的努力和情节的叫劲以及风格坚持,却是显得突出的一部。所以作为一种表现小时代大众文化的代表,依然要继续分析其内容本质。

小时代电影是有意无意疏离大时代的个体找到舒张身心的体现,却实际上在电影中试图实现梦幻里的高富帅白富美期望,而小时代电影依然没有脱离琼瑶情感剧模式与港台豪门恩怨家庭剧的混合。

    关于小时代电影的兴旺不能不叹息世风变化:电影艺术审美观念已经飘逝,直截了当的触及娱乐成为小时代受众的欢悦理由,看那七夕电影中《一夜惊喜》,无来由的白富美怀孕的生造故事,我感知着周围的效果确实是笑声不断,人们兴趣盎然的观看范冰冰的梦幻其实是自己的内心期求,而这一类所谓的电影满足于即刻的好玩已经占据上风,创作满足这样心态的理由似乎合理。而固守电影是艺术的人们怀抱着创作要有合理性的传统观念,却真的一点也得不到呼应。

    有意思的是在小时代观众的迎合中,那《宫锁沉香》却看得颇有宫剧的辗转反侧的剧作吸引力,而那恰恰是非当下生活的表现,似乎也在讽刺当下生活题材的乏味、肤浅和没有逻辑却足以满足世人?为什么这个时代已经乏味得无需深度?显然不是吧?

    于是不妨将七夕电影《一夜惊喜》和《宫锁沉香》做一个比较:一直在想为什么《宫锁沉香》还讲究心机——动心眼获得需要、期望人爱——期求情感丰富、剧情波折——有自身叙述逻辑;而当代题材的小时代剧作却相反,为什么当代剧电影却只有直白和脑残而且只要无逻辑、赤裸裸就得以满足受众?难道新的一代知识青年都乏味透顶而连一点逻辑和深度情感都不讲究了吗?自然不可断论,但电影文化的小时代受众却真的满足于吱吱咋咋的浮面玩弄和肤浅表现却是事实,而责任显然在电影文化市场的歌咏者、电影产品的制造者和操持把控市场的经理们。

    文化氛围显然在诱惑着人们沉溺其中。闺蜜电影《唇唇欲动》从一开始的影像就宛如电视剧,而性感电影《一夜惊喜》的情节生造更夸张生造的出格,但典型的汇聚当下受众心理和创作呼应的莫过于《小时代》。所以还是以《小时代2青木时代》为例,看透而论,影片就是高富帅白富美期望的内心、和琼瑶情感剧模式、与港台豪门恩怨家庭剧的混合。

    该片几个重要段落可以透视时代心理。比如其核心段落之一是在校期间最后一次聚会----顾里的生日,此前闺蜜和男友们已经莫名其妙的恩恩怨怨,观众却忘却了这有违自己情感原则,而傻乎乎的参与到她们好好坏坏的犀利语言搏斗中,顾里生日绝对是白富美炫耀自己内心的极度夸张场面,但令人意外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被抢白追究的场面如此惊心的设计,从宛如被顾里好心安排心仪男生开始导致的攻击开始,一连串翻牌让人人自危——而这显然是港台豪门恩怨电视剧故事的再现:每一个人的情感出轨、误会、揣度、试图插足等等,在连坏式的彼此揭露中得到酣畅淋漓的展示——“谁都不干净”已经让事理变得毫无逻辑可言,居然谁都不客气的揭牌让常理变得毫无节制可言,而顶针性的人物彼此攻纤却把人们内心的隐秘提防和恶毒攻击一泄而出,那种剑拔弩张和刀刀见血的无一遗漏的人性弑杀,是既秉承港台豪门恩怨的生造剧情却更为集中而刻毒的表现。就凭这一场,略闻职场险恶和熟稔港台剧作毒药青年们就可能惊心动魄的感知,而无暇深究有没有和可不可能生日宴上会出现的场面了。这是一个都市剧作越来越靠拢夸张的商战模式和港台大家族恩怨剧的汇聚,小时代让人们集中感受那种人心险恶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生活有如此刻毒?

    顾源的订婚仪式又是一个好看的段落。叙事逻辑充分发挥明线和暗线的暗合何者需要大张旗鼓,何处需要等待揭开真相,让青年观众的些微提调着的心悬着而最终看到两顾(顾里、顾源)的曲终奏雅。情节剧的辗转是一个好看因素,而居然小白领涮着老江湖而实现自己的阴险-情感梦,又实在迎合着看多了港剧的人们心里。意外的符不符合常理已经不是问题,满足想象的大团圆却能够圆梦白领梦幻。

   结尾的琼瑶剧作的浪漫也是刻意而为的解脱。雪地中的烂漫在劫后余生的舒张中让青春情爱有了一些吸引力。电影中的偶像撕扯开装模作样的面纱,和银幕外受众期望好梦成真的期盼倒是合拍在一起,多少让青春以梦幻满足作为终结是必要的。

    想起来,这一群人从大学就一直是男女好好坏坏、恩恩怨怨的撕扯不清,尤其是南湘和席城莫名其妙的伤害之“魅”纯粹是偶像剧逶迤多变却扯不断的关系,却还真让人牵挂---就因为那一头长发飘飘的美还一往情深的执着?,却一头雾水的痴迷伤害者而总是愿意被他折磨,究其实质就是太符合琼瑶剧的哀怜女性特质。这是一个幻化培育的时代,罔顾大时代的风云,而沉浸在小时代的斤斤计较中满足,于是前述的种种影像倒适应受众需要。应当承认,《小时代》到《小时代2》中四个女性的个性设计和演员选择是精心的,就此而言,满足市场需要的认真保证了其召唤大众的可能,相比起来,其它几部电影的急功近利却没有如此谋划显然差了几个台阶。但有意思的是,除了四个女性角色和那位周崇光外,男性偶像的木呆呆也依然显示明显剧作的缺陷。

    就整体而言,小时代电影除了粉丝的忠诚度和市场经理们牟利的驱使让场次决定了票房直线上升外,单纯的市场需要理由其实是动力。“有人看”就是市场的需要,许多反对者漠视这一条其实好笑---只要去影院看看受众的选择,就知道高调的反对排片的说辞,无论如何慷慨激昂都其实无济于事。而他们要看什么?

    问题似乎出在时代风习和受众趣味身上,这正是中国电影令人忧虑之处,如此这般的市场风波后面,是我们的电影和观众双重出了文化趣味偏斜的问题。同时上映的港台主力担当的《激战》也是一种现实小时代个体命运的呈现,但那种顽强、刚毅的坚持,那种正视生活现实而无惧生活的精神,那种贫寒中的人性温暖,都给与人正常而励志的情感慰藉。于是反观内地电影自身,在无论是大时代还是小时代的表现上,似乎缺少一种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