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飞抵北京,午夜时分机场出租返家,和的士司机聊天,他是北京知名的“银建”出租大公司的,我询问到如何改革难打到租车问题和改革传闻,有些意思和大家共享:
1、我说改革需要之一是从公司入手,他认为对于他们这样的大公司其实已经不可能让公司放手,因为他跑单班,每月交5200份钱,但又有市政府上千元的油补贴,还有500元的固定工资等,实际折算就300多份钱,公司绝不会下降份钱,而他认为也就可以了可以。
2、好,既然如此,传闻出租改革,因为高层领导已经关注必然改,而据说起步价要从10元涨到12元或者更多,他说的确有可能,很快就要开会,也许这就是一条改革,但我分析这一点也不解决出租难打问题,尤其是雨天,因为反正起步价抬高了但路堵时不出车或者路堵地不走也不影响收入,反而省油钱。他说的确可能。
3、好,我的观点是症结在出租车路堵不拉、下雨不好走不拉,车分钱和油钱不变,于是利益原则导致积重难返的道德下降,而考虑到的确路堵拉人又慢低速又费油,于是不敢罚,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拒载行列,败坏了行业风气,把握这样同情司机的好人都变成了批评司机的恶人。他也同意。
4、问题在于调动积极性的实际举措和奖惩分明的可行性。我认为不在于提高起步价,而在于A调高慢速费用,即低速行驶也按公里数或者正常公里数百分比计算;B倡导合乘尤其是雨天必须合乘、上下半班时间应当合乘。
低俗行驶关系到北京堵车而司机觉得太不合算,所以拒载增多,如果低俗和常态一样计费,既没有理由挑选路段,也照顾了司机利益(心态肯定好---爱堵不堵司机绝不会骂骂咧咧的开飞车),而打车人就要掂量自己是不是承受得了路堵改换公交车地铁去,于是无形增加了出租车。
倡导合乘是对于减少雨天或者少车路段效益的绝好主意,看哪那些抢车的乘客和挑三拣四的司机,一当可以合乘自然较少打车矛盾。司机太赞同我的见解,如何计算车分线?他说:第一个下车的人给自己下车里程数钱的60%左右--下车;第二个给他下车里程钱树的60%左右,第三个给百分比。比如我第一个下车应该给14元就付8.4元,第二人下车公里数钱是20元就给12元,第三人下车总里程钱数是40元,再给百分比等等。这样司机多载人收入增加,乘客也合算。
5、麻烦在于如何给发票,司机说我们都有富余票可以给,但我说北京市改革就要市政府干几件事:A出钱改分段打发票机器;B明确出台倡导合乘车条例鼓励司机也明确告知乘客;C提高低俗计费办法公示;D严查拒载给出租公司和拒载个人行业出局的措施。
当然,我也想到可能的弊端:出租车司机故意慢慢开:乘客不满司机到处询问同路的合乘人很烦等等,但在不增加车辆、不降低份钱的前提下,解决主要矛盾是利益驱动多上路和多拉客才是王道。
40分钟路程得到上述思考,这午夜回家值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