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2012-09-22 22:23:34)
标签:

电影史

艺术

价值

分类: 电影研究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2012年9月22日全天,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重写电影史:向前辈致敬”纪念《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50周年学术研讨会,电影史专家云集。我上午发言,主题是:看待《中国电影发展史》的意义

我开题的话是——

  这几天不断接到媒体对于《白鹿原》220分钟初版本与现有156分钟的“公映版”变化是什么,删减问题的询问超过对于临阵所谓数字盘坏了下线改为9月15日的疑惑。一个文字文本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长篇小说杰作的电影版,理应在历史上留下它的林林总总的探究问题。但许多问题难以解说,和删减审查相比,大众的评价差异性、编剧不署名的风波,和现时代炒作疑惑交织在一起,也需要当下电影史家认真看待。类似的电影问题在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关于张艺谋《活着》的背景得以呈现,许多相关历史辨析(如不能拍摄的题材如《太阳与人》,拍了但没有上市场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等,上了市场却遭遇下线封杀的《色戒》《图雅的婚事》,上了市场但引发评奖风波的《红高粱》《背靠背脸对脸》等)都缺少历史书的正式记载分析。当下历史尚且如此,对于以往历史的认识更必要认知。于是我们需要探讨“中国电影史”的完备性问题,而一切绕不开新中国观念下的开山之作的《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一本建国50年代开拓性的《中国电影发展史》,自然其基础学科地位无与伦比,第一次规模化的为中国电影立史存照的意义无比重大,其历史观、劳作的艰辛、机构决策史述的正确、写作者的人文基础、以及审视眼光等都留存于历史中。该书不仅是我们都由此入门的导引,具有筚路蓝缕之功,还在于其史料之奠基而可以寻门而入,延伸拓展历史史料的深入可能,更在于作为巨大的奠基石矗立,足以瞻仰而细细对照思考更为深入的问题。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成为研究中国电影绕不开的基础读本,而造福于后来的创作研究,哺育了几代人。所以,我们切不可低估《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价值,也需要看到研究这一文本对于更为深入的电影史研究的意义。------

 

92岁的程季华到来瞬间,我初安之若素稳稳被照,随后开始拍照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92岁程季华、82岁李少白先生到场,研讨会极具历史意味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我的毕业博士左衡和出站博士后刘小磊分别作了发言,下图是2012级博士与会合影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当时发上微博的图片---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令人崇敬的李少白先生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和老先生合影纪念——下左程季华、李少白先生,上左2李亦中左4孙绍宜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集体合影局部——
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盛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