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动心的生者和死者的对话--巴黎公墓的感悟之一

标签:
巴黎公墓作家杜拉失踪故事伤感父母怀想 |
分类: 散文随笔 |
巴黎是一个文化难以忘怀的地方,感知巴黎自然有卢浮宫、法尔赛宫等等名胜,有郊外河谷的古堡群落,有南部的普罗旺斯等名闻遐迩的胜地,等等,但其实无论是去莎翁书店还是巴黎歌剧院,以及花神咖啡馆,都没有让我忘怀一个墓地。
巴黎代表性的墓地有3个:一是拉雪兹神甫公墓、二是蒙帕纳斯公墓(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和三是蒙马特尔公墓(Cimetière de Montmartre)。第三个我知之不多,第一个拉雪兹公墓名气在外,一批艺术家在那安歇,但那天学生陶洋带我参观第二个公墓,是因为我听说小说家杜拉葬于此地。
从网上看,在三大墓地葬有许多名人如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创作丰沛的小说家巴尔扎克(Balzac);天才的戏剧作曲家、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Bizet);波兰作曲家及钢琴家肖邦(Chopin);爱尔兰诗人及剧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灵柩移进了先贤祠,但他家族的墓场还在。所以,法国公墓是旅游胜地。
蒙帕纳斯公墓的确是安静的所在,哪里有死亡的影子,寂静中的思考随处而生,这里所处不远就是巴黎少有的稀罕物——最高的建筑体,
而墓地花样之多,环境之好,一个人哲理般思考或诗人样创作都有可能,只要你有文化
墓地的文化到处可见,雕塑等等都在证明生者的趣味和死者的精神。看这显然是一个夫妻的合葬----这里多有显赫家族的合葬。左手是女性的长指甲,右边是男性的大手,我似乎看到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的至死不渝的情感---他们的生前浪漫依旧弥漫,而死不是一个情感的结束,关键是你看到这里时,油然而生的是快慰、羡慕和崇敬----爱是如何的伟大而超越生死?
这里的栖息的人显然有东方血统和文化养成——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一对英国夫妻在17岁带孩子来巴黎时,孩子在巴黎失踪不见,久寻不着,夫妻为孩子建了墓地,每年每年都来这里祭奠----其实是期望孩子可以重新出现---他们期望作为公募旅游地会有奇迹出现,每年他们都来换花草
这是失去的孩子--一个看了就心酸的孩子---失去于1991年11月!
当我蹲下到墓地背面,看到了、听到啦细微的叮叮声----那是风吹来父母召唤的风铃,那一刻我真的抑制不住感情了---你可以想象这里的的父母之心和和孩子如何在天国、在异域、在心里是如何呼应却不见人影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为这一个异国他乡的丢失男孩和他的父母购置的目的伤感,但那显然,那一个清癯的下午,我的情感已经和目的的风一起在丁丁作响
不仅于此,在目的我还感受到更多的故事----明天再叙说,但这一个故事至今还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