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忆旧---

标签:
北京王府井文化商业招牌怀旧糟蹋 |
分类: 文化问题 |
难得4天能耐住性子住一个地方安稳开会,专家们都诧异就我如此风雨不动安如山般驻会,其实因为一、想完整考察一下北京老窗口的“王府井”,二、是看看比他人浮躁还是心静如水,果然做到了。
清晨的王府井,和心境格外契合,清冽的空气和稀疏的街道,不由安静的来去感悟---有多少人会看到王府井这般静谧的景象?
我们喜欢王府井多少和古老的商务印书馆等书屋有关,在以往还读书的年代,“商务”是一个仰望的地方---文明、文化、书卷气的所在,后来才知道中国电影的早期创作也和这里相关,然而,读书是不是快要成为往昔?即便读书,我们到处都在随着风潮翻来覆去:现在是不计其数的养生啊养生,商务的经典都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一直不知道我们喜欢的“首都剧场”所包含的“人艺”是国家院团还是北京市“市级”艺术团体,显然,人艺是最具有国家第一话剧代表,但好像在论定牌牌的中国,它未必派上国家的层面,但如我这般喜好看话剧的人,心里都认定人艺就是第一,可惜最近没有演出,四天挨近了她却没有能亲近
王府井在若干年前修建步行街的时候,冒出来一个天主教堂,显然原先是隐藏在院墙中的,而开放了的教堂外,在热闹时是人们闲适栖息的好地方,灵魂的休憩和身体的休息都是放松,夏秋时节最为美好的景观是青年人在这里耍弄滑板,那种一般炫耀一般欢聚的情景总让我有一种感动。而在这清晨,她的宁静也令人想点什么
王府井毕竟是老式北京的商业地,寻找老字号想想自己的记忆也是蛮好的的。在还不喜欢帽子的时候我逛到她门前,最为关注的是老北京喜欢的那种礼帽,在礼帽上依稀可见历史的遗存身影,奇怪点名都被记住,显然是声名的影响力,不知道现在她的帽子到底朝何处发展,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吗?
这一个清晨,号称“王府井小吃店”却没有开张的模样,从南方来的人总是奇怪为什么北方商业不爱商机?想来想去,挣大批的钱是北方的理念,而难免造就慵懒。但阔绰的来客可以弥补迟迟的缺额,所以,老古都的不急不慢也似乎难以改变。
没来北京不知道四联,到了北京才道听途说知道在理发业--现在叫美发四联是如何的高档。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总店,在我们那的金五星也有名号一样的一家,但愿不是为了商业利益到处加盟而扩张吧?
我每天喝茶,但其实并没有看得上北京茶庄,后来知道吴裕泰是老牌子(1887年创建),但还是不以为然,比起产地来,我们总是以为北京搞什么茶叶?但满京城她的到处都是说明有效应
北京的照相馆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大北”和“中国”,前者在前门。到北京上学后,还斗胆在这里照过相的,那时满为兴奋,似乎在他那照过就意味着没有谁还可以照好了
到北京后很快就认识店名多有政治性含义。在过去的若干时候,确实多次喜欢来这里买东西,记忆中这里的东西都比较地道真实
她原来叫东安市场,历经了多少风雨?后来叫“东风市场”,在过了若干,终于改回现名。在我的认知中,她就是北京丰富的商业和商业代表所在
走过这里,清晰看到烤鸭店、四川饭店、狗不理包子的争奇斗艳。
王府井有多家肯德基和麦当劳,居然相伴的不错。同样是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