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今年创刊25年,作为电影重要刊物,《当代电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写了寄语以为期望(刊载《当代电影09年7号》
当代视野下的学术期望---贺《当代电影》
没想到《当代电影》已经有25年历史,新锐而不拘束的电影理论研究和紧密结合当下创作分析评价,使杂志在锐气上始终保持着新鲜色彩;但细细想想,《当代电影》的25年的确具有了品牌价值,除了功利性的核心期刊标志外,还在于理论研究者心中的深远影响,锐气中的厚重和朝气里的理论思维,是《当代电影》依然为研究者青睐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受惠于阅读杂志,偶尔也荣幸发表文章,两者中都感激不尽。自身的学术成长没有《当代电影》难以实现,这并非虚言,因为杂志不在权利名位上计较作者,也不把满足小圈子作为自己的得意所在,因而大气开阔、现代迅即、注重理论思维成为杂志的特点。
作为对杂志充满崇敬之意的研究者,我对迈过25年台阶后的《当代电影》的期望归结为:学术性—注重精英观点;当下色彩—当代性思辨;焦点汇聚—敏锐抓取现象;多元辨析—捍卫个性辨析交流。
1、学术性坚守。在屈就市场和为了生存而普遍性转向献媚大众的潮流中,少数坚持的就是文化精英。杂志无疑是文化坚守的阵地,失去阵地的文化自然无法捍卫文化生存。期望《当代电影》首先保持学术刊物的纯正性,作为唯一国家电影研究的机构产物,杂志就是电影文化窗口、就是艺术坚持场域,越是稀罕的文化把持越能在历史的检阅中长期驻守。25年来《当代电影》树立了标杆,25年后还应当初衷不改,学术弥足珍贵,文化价值永恒,精英汇聚才能高端。
2、当下性思辨。通观学术历史,沉迷历史的琢磨发掘自然是有源之水,无疑需要强化学术基础的建设研究;但根源于当代性的探究对于时代同样重要。无论就受众还是时代需求,加大当下影视文化焦点性的研讨实在必要,除了强化中心已经开始实施的中国电影焦点主题研讨外,建议设立刊载提问、疑问信息,征求解答或约请专家专文分析。提出问题的权利要放给泛大众,相信得到的启发和开启的思路将非同寻常。
3、聚焦性研讨。学术研究需要注重个体意志和兴趣,但刊物却需要抉择和汇聚焦点,对于时代影视重大问题的关注不仅能引发群体思考,还可以相互参照。而“聚焦”在网络时代,已经是最为夺人眼球、并集纳受众的参与关注的高招。不忽略时代焦点自然是编辑眼光,也是刊物视野表现。唯一希望的是辨析性:我未必同意但捍卫你的观点
4、多元性容纳。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说学者和大众的差异所在,不只是理论视野和学术能力,还在于个性化表达,倡导多样性思考、多样性文风写作、勇于阐发个性观点,是刊物开放性的体现。既定的“学术”尊重的是传统却未必是发展,包括表达方式和观念形态的差异需要尊重。特别希望刊物增多辨析性,在网络时代,辨析就是参与、就是争论是非。尽管学术是非难以言清,但学术多样宽容却会被读者认知。“我不同意但解决捍卫你的观点”应该成为刊物公正客观中立形象的标志。对于个性化表达的尊重和对于多元集纳观点的容忍,是刊物扩大影响的必要举措,包括刊物的电视研究视野和作者的扩大性势在必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