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绘画感悟

标签:
绘画古典西方古希腊东方画派油画文化 |
分类: 艺术教育 |
在传统艺术门类中,美术一定是顶尖的所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视觉艺术,美术作品依然是最富有艺术普范性艺术感受对象。
(英国:约翰.格威德《古典美》)
昨晚不经意翻阅教师节学生送我的礼物----《古典与唯美》(文物出版社出版)画册,被其中1个世纪前欧洲画家的精湛画作所打动。《古典美》的少女形态优雅而沉着,楚楚动人中含着一种梦幻之态,乌黑发之簇拥云堆,脸部连接脖颈的主导画面,古典美学要求都聚会于此,薄纱的衣褶,使画作透现出高雅端庄的美感,久久不能释手,于是翻阅下去。
这是一本西蒙基金会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合编的西蒙基金会所藏的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书的封面繁丽富足,光彩逼人:
学生在教师节送我时家人收下,我没有在意,偶然翻阅才发现学生们教师节送我画册的的可爱所在,和抓住我对艺术绘画喜爱的心理,他们的留言---
画册的整体显示了19世纪的浪漫和现实表现的精彩感受。
法国巴龙.热拉尔《人生三阶段》:左边的老年阶段的垂暮之态使我隐隐哀怜,依赖却恐惧的味道明显可见;右边的青壮年阶段是梦寐以求的美好时光,健壮雄伟无可畏惧,但他似乎沉醉在瞬间而没有勃然而起的激昂;孩子自然是童年的依偎,酣眠的舒适是我们精神依恋的写照;花环女子连接着三个阶段,母性的温厚、安慰、护佑、垂怜不言自明。
法国亨利,吕西安杜塞《后宫之美》肖像画的功底深厚,胸部的大片袒露和脸部的半透明遮掩之间凸显显而易见。
英国弗雷德里克.莱顿的《科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背依瀑布隐约可见,宁芙女神轻纱披身,含羞又不是含羞的低首,古典端庄和学院气派可见。
法国威廉.阿道夫.布罗格是我十分喜欢的画家,那种纯净十分难得。这本画册中的《战争》,是两个小天使的戏耍,但似乎是我们小时候的自然孩童搏击、也还是现在家长十分惧怕的独生子见面无法无天的抓挠,身体肤色的对比,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实力差距细微显现,孩子的战争就是这样天真。至于金苹果预示着爱的意味我是审看时宁愿忽略的。
法国威廉.阿道夫.布罗格的《迷失的仙女》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提坦巨人阿特拉斯的7个女儿,其中六个在夜空中闪闪发亮,第七个叫梅洛佩,因为她与凡间男子交欢,感到羞愧,一般处理都不如其他6仙女那样光显,给予光亮不足。画家这里却给予她悬在半空中的婀娜躯体的凸显,主导的含蓄魅力反而具有趣味。她的右下脚才是明亮的6星,其强调压抑的不同意味似乎自明。
法国朱尔.埃米尔.圣坦的《手套作坊》,取材于巴黎日常生活,画面相当抢眼。看过许多类似的创作,西方古典时期的趣味似乎还在,但现代生活却更为突出。柜台内是劳作的妇女,对比起来一定会非上层,但被白色光影凸显出来;柜台外是贵族妇女,大幅的位置显示了重要性。“大”所以首先吸引我们,但“光”其实突出另一个,对比之间的阅读十分有趣味。
法国路易斯.玛丽.德.施莱佛的《布格涅林荫大道》把巴黎社会的景致表现的栩栩如生。第一次看到就被繁盛的巴黎所吸引,与其说买花的贵妇夺人眼目,不如说五彩花束使画面夺目。其实画家在主体之外的左右都细腻表现了巴黎街道的趣味,而中心的三个女性的专注挑选、优雅审视、期盼出手的呼应才是情感的张力所在,而“花”成为事件中心也成为辐射整个画面的空气。
英国威廉.克拉克.沃特勒《瓦莱里娅》是带有新古典主义的东方画派的主要代表的作品,画面中东方装扮和神态,由此带来我们观赏时的亲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