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电影节的回忆:15届16年的思考(上)

(2008-07-19 09:37:47)
标签:

北京

大学生电影节

15届

16年

文化

分类: 生活随感

 

     15届电影青春活力,16年学术文化张扬 --------关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认识

                       发表在《艺术评论》2008年5月号 

 

    尽管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今,人们对于传统电影的生存已经有种种怀疑的说辞,但无疑,电影依然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依然在向上爬升,依然有看得见的发展前景。100多年的电影文化建设,也派生出评价评奖的电影节文化。历数全世界,有数不胜计的各种样式的大大小小电影节,但无论是九大国际电影节的嘎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等,还是所谓美国国内电影评奖却有世界影响的奥斯卡,都难以兼顾学术评价的延展性和专一群体对象的坚定性。于是,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谈论关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价值意义。

                             一、构想诞生的历史理念

    时光流转竟然在倏忽之间就飘忽过去1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已经和岁月一起荡过了16个年头!有15届称谓的大学生电影节,的确运行了16年。从1993年开创设立,中间因为“非典”而必须停办一次,到2008年春天已经举行了15届。一个在国内电影节中受众最多、评奖队伍最大、学历最高、学术文化活动最为丰富的电影节,就在历史沉积中,伴随中国电影的起伏颠簸而生存壮大。作为创立者成员和始终伴随其成长的组织者之一,深深感受到大学生电影节和中国电影发展的的密切牵连关系,也亲历着大学生电影节的发展壮大,她已经成了和我从事艺术教育事业几乎一样多的岁月。在过去每一个电影节举行的时候,我们都一再经历欣欣然投入、快快乐乐观赏、紧紧张张筹资、走马灯研讨评奖等样的丰富日子。在记忆深处冒出的岁月留影,有无尽的美丽风景,也有猝不及防的风沙吹拂,星星点点中都是年轮的印痕。人生几分之一的岁月居然都和大学生电影节挂在一起,这其中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几乎难以言表。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创立起来的节庆文化活动。1993年是大学生电影节初创的起始点,那时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刚刚建立,学科起步、专业初建、招生才开始,一切都处在新鲜的境地中,但完满对于发展中国影视事业的热情却升腾不已。学科带头人黄会林老师领衔组建并带领我们几个年轻老师,和刚刚建立起来多少还血气方刚的影视学科,遇到如何寻找切入点的问题。需要把学科立足点建立在新的学术基点上,把学院气质、学术研究、和校园学术品质的独特性发挥出来,是老师们的共同认识。那时青春气性被无限的前景激荡得朝气勃勃,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为学科初创的年轻人铺垫了进取的背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成天陷入在超常规的发展热情中不可自拔。应该建立一个立足大学又面上社会的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于是,有一天,在李志田老师家的地板上,尹鸿老师,李志田老师,和我共三人教师,与相约而来的《大学生杂志社》的一个编辑,四人构成了拟建大学生电影节的创意班子。我们从大学生电影节为什么要做,什么时间做这样的宏观意义话题探讨开始,到怎么做,如何入手,和谁合作,如何迈开第一步等等操作层面的话题,都做了年轻人异想天开的研讨。

    谁也没有想到,一点火花的迸发,就促成了现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品牌。一个具有新鲜特色的新型大学生电影节就是在一个老师家的地板上诞生,就在年轻人的热情中发出光芒!

    很久以后,在这一个组合逐渐离散后,我依然留念那样的时光,和那些老师们。创造事业的智慧实在是激情催发的,无私的事业期望促成了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无私的投身。积极、热情、无私、团结合作,是艺术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造就大学生电影节构想出色点在哪里?

    回想起来,大学生电影节最为重要的策划要点是目标独特性。

    其一,时间中的理念。我们最初就确立大学生电影节必须一年一度持续举行,因为每一个年度的影片有某种时序中的可比性,我们期望把电影节作为促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运,每一年份都能有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逐渐发展坚持不懈。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把电影节当成了一项事业,把电影节做成一种包括评奖而不仅是评奖的文化盛会。这一理念根基于学术活动的连续性和约会意识,在每一个年度召唤大学生期待并实现对于中国电影的奔赴热情。所以,即便在后来国家评奖的时间变化调整潮流中,我们也没有改变一年一度举办的初衷,而这事实上造就了近年来只有大学生电影节是按时举行、一年一办、持续不变的品牌效能。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时间设置,是确立在每一年度上半年举行电影节,初步设定在五月四月青年节前。尹鸿老师倡导的这一意念获得大家共鸣,因为这一时间概念,既包含了大学生电影节是青年人的节日、要吸引他们关注的期望,更主要是想把大学生电影节的学术活动和电影评奖作为每一个年度国内第一个电影节庆和评奖活动,由此影响随后举办的国内国外的电影评奖。现在开来,这一设想何其清晰的意图,也何其宏阔的气度!只有年轻的心灵才能够无所羁绊的畅想高端。事实证明,大学生电影节作为每一个年度最早的电影节庆活动和第一个评奖,胜出奖项得主在以后的国内电影奖和国际电影奖中都多有收获。

    此外,从一开始,我们就认定创立大学生电影节,重要的目标是把她建设成为沟通大学校园和电影界的重要桥梁,让有文化的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影创作、评奖,为中国电影提高文化品质出力,培养今后电影市场的主要观赏者甚至参与者,也让电影界改变孤芳自赏忽略年轻人这一最热诚观众的局面。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制御下的电影不顾市场也无视观众需求,自顾自的拍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年一年流失观众,尤其是对于电影首先是青年观众的认识不足,教化和训诫的味道过于强化,丧失了青年人的亲近感。而大学生群体理应是电影最为忠诚的观众群体,既是当下对电影最有余暇和喜好的观众,也是将来影响市场的观众群,忽略他们其实就是忽视眼前利益和电影的未来。在当时,电影已经有些稀落的剧场中,最大的观众群是民工,文化青年人的疏离使得中国电影不甚景气状况日渐明显。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而电影文化没有大学生为代表的文化群落的参与肯定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只有更为积极的促发大学生关注中国电影,参与电影观赏和电影创作,中国电影的长效发展机制才能实现。所以,大学生电影节不做则已,做就要在理念上明确为大学生参与中国电影服务,为扩大大学生群体关心爱护中国本土电影提供机会。而更大的任务其实在于为孤芳自赏的电影界扩开面向校园和年轻人的大门,让电影创作者增加和大学校园的交流,看到其实电影的知音在校园,在大学生群体之中。事实也证明,大学生电影节的确成为举办时是校园内外轰轰烈烈的电影节庆活动,举办中使电影人士感受到大学生的热情支持的重要意义,举办后让许多大学生离开校园还津津乐道于参与时光的美好记忆。

    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电影节在中国电影最为苦难的时候,矢志不渝的支持中国电影发展,一直推动着中国电影和年轻群体的血肉联系。在21世纪中国电影走上蓬勃发展的大势中时,不能忘记大学生电影节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过程的苦辣酸甜

    在大学生电影节举办15届依然风风火火的背后,在已经多届闭幕颁奖都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和国内和世界重要电影节颁奖晚会同一平台展示的待遇,在文化、教育、广电重要领导一直参与电影节并发布支持电影信息的平台上,在越来越多的全国重点大学参与每年一度的文化盛会面前,大学生电影节的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都变成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它使得我们更加看清一个初创事业的伟大来自何方,与应当如何保存珍惜的东西。不能不回顾初办操作中的艰险。一个没有物质功利的事业,似乎应该纯洁而众人鼓劲欢歌,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一开始我们以为,在中国电影处在计划经济向产业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一个无功利只有公益意义的电影文化事业应该得到众人的拥戴,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繁荣丰富中国电影,我们以为大学生电影节既是功德无量的社会好事,也是开拓空白的欣喜之举,而加上面对无数大学生这样高端文化的受众群体,应该得到从机构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但其实在没有名声的时候,大学生电影节最初几届的操作运营苦难重重。期间做事业都可能遇到的酸甜苦辣,每一届电影节都会以不同方式一再品尝。记忆中的许多往事都可能随风而去,但首届“营多杯”确立最为典型而难以忘怀。确立了大学时代业界的时日,就要开始实际运行,资金无从落实,偶然得到的可能赞助是当时的一个方便面大家“营多”方便面厂家,有了牵线之头,却要实际落实,我和尹鸿老师成天奔走在寻找厂家偏僻位置的路上,与主管阐述大学生电影节的意义,迎着怀疑有多少商业回报的眼光,侃侃而谈。那时我们心气颇高却未必了然商业回报的规律,两个高校教师初接触企业,几乎难以接受商家其实合理的斤斤计较和细致的回报要求。从后来逐渐积累的经验中我们才明了几乎没有哪个企业有闲心随意投出看不到商业利益的赞助。但我们显然没有商业功利,却要考虑如何满足企业规则的商业企求,一遍遍的说服,一次次的转换方向,一个一个细节的推敲,其实今天看起来很小数目资金却要用很大的说服力理由来敲定。最终,谈判成功,大学生电影节启动,小小的规模却划开了历史的天空。在后来几届大学生电影节的筹资和运行中,经常遇到实际操作的艰难,而峰回路转前后的揪心和舒坦,只有夜晚从一个个谈判地点出来,看着满星空的闪烁,才可能体会的透彻。

    一个事业其实实在无数个繁琐而细致的操作中逐渐形成的,应该感谢那些为了大学生电影节而无私投入的许多学生,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中成就了经验,也给与了大学生电影节越来越壮大的积累。聚沙成塔,是大学生电影节成功最为重要的经验。

    电影节举办的酸甜苦辣还更有许多感怀之处。但应该特别感谢在前行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和机构给予的热情支持和无私援助。最早的《大学生》杂志社也和我们一起经历了创办的艰难,没有媒介的参与,电影节的影响会打折扣,在最初几届的举办中,《大学生》杂志社成为我们患难中的支持者。后来主办单位逐步增加,

   而较早的北京电影公司是给予学校举办电影节廓开面向参赛厂家和放映单位的举足轻重的合作单位。我们最早的放映评奖地点就设在北京电影公司,一个靠近中南海地段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一起经历了创业的起步阶段的盒饭和拥挤的住所的欢乐。在计划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北京电影公司为北京高校学生观赏国产电影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大力支持,所有的拷贝都来自他们那里。

    后来成为大学生电影节忠实合作方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不仅在拷贝和场地上提供支持,也在媒介支持和人员技术支持上给予了方便。走向电影资料馆放映,也就在某种程度走向了全国电影学术研讨的中心,大学生电影节在电影人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更多的认可。而和电影资料馆|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期刊《当代电影》和合作,使几乎每一届电影节的综述和学术信息都迅速得到研究界和业界的传播。大学生电影节的文化学术品牌在这里得到传扬。

    北京电视台也是历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为重要的支持者,无论在资金还是媒介传播上,北京电视台都给与了积极支持,在起步阶段电视台的支持扩大了受众影响,在电影节进入比较稳定阶段时,我们愈发感到传播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大学生电影节后来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无疑还有电影频道。作为全国性电视频道和中国最大的电影传播平台,广电总局电影频道在资金支持和媒介报道、颁奖活动方面的大力支持,促成大学生电影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年一次的颁奖晚会,不止是有走红地毯的热闹、丰富节目的欢快、众多明星的蜂拥而至的火爆,更重要的是把一个着重校园的文化节庆告知天下,使远至海外,广至边疆的人们都共同享受到大学生电影节的文化气息。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其实在15届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有时几乎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和其他实际困难而差点夭折,但主办者坚定的信念使其闯过了种种艰难困苦,这里必须提到,大学生电影节的发展壮大是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支持和北京市委坚决支持密不可分。作为特殊举办机构,却获得越来越夺得扶持帮助,是因为大学生电影节的文化学术品格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因为电影节始终站在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基点上,无论中国电影走在低谷还是爬上新的平台,大学生电影节都始终不渝保持倡导对本土电影艺术的鼓励支持态度,纯真的出发点和纯洁的性质,是获得国家政府信赖的基础。而政策的鼓励支持,也使得大学生电影节越来越具有大国家影响的电影节的味道。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发展壮大,自然和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局作为主办单位的鼎力支持密切相关。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对于超越校园影响的大学生电影节,给予了人力物力以及精神支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师生在年复一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具体操办过程中,坚守初衷、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创新进取,使得大学生电影节确立了自身的品格和独特地位。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成为中国电影独特品牌包含了主办单位的艰辛努力和心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