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与教师:天差地别
(2008-07-18 18:13:24)
标签:
教师贪官杂谈 |
分类: 生活随感 |
网上几则消息并置放在一起令人伤心:
1、感动人的全国收入最低的教师
在学校周围五个村民组中,群众评价砖房小学时,谈得最多的可以说是杨贤祥老师。这不是因为他在砖房教书的时间长,也不是他教学认真负责,更不是因为他在该校教书才促成学校新建,从而结束该校无正规教学场地教学的历史。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不仅具有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一般人缺少的同情心和爱心。 1991年小学毕业的余治强同学在谈到杨贤祥老师时便热泪盈眶。1988年春,正值读三年级的余治强同学的父亲因病去逝,对于家庭本身就困难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家中7口人,祖母70多岁,母亲50余岁却又患病,姊妹行头中偏又数他为长,眼看将要失学。此时,杨贤祥老师找到他,并明确告诉他读书;问题不要担心,书学费学校全免,生活困难问题由地方向政府反映解决。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后来他才知道,从三年级起以后的书学费全部是由杨贤祥老师替他交的。
1997年毕业的余朋、钱洪强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两个同学都是父亲去逝,不同的是前者的母亲脚残,后者的母亲聋哑。他们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书学费都是由杨贤祥老师赞助的。
采访手记
到记者采访时止,我们了解到,砖房小学由原来的一到六年级改成一到三年级,学生只有20人,我当时笑着对杨老师说,学生少了,教学就轻松了,可是他却显得面色凝重,看见很多学生读完小学三年级就不得不到几公里之外的镇上读书,每天上山下山就要两个多小时,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凌晨5点过钟就起床,他心理感到十分难受。“山里的娃娃读书太辛苦了,外面的老师又请不进来,学生少了,教学轻松了,可思想负担比以前更重了。”和当地的农户交谈时,他们却提到了一个意外的话题,“高山地区教师的待遇太低了,应该给他们加工资,象我们学校的杨老师每月才44.55元----”我想,类似杨贤祥老师这样的教师能听到这样的话语,他们是应该感到欣慰的。因为这是学生家长的声音,这是农民最纯朴,最真诚的反映。
由于体制和某些政策方面的因素制约,杨贤祥老师至今还是“编外人员”,连起码的民办教师都不是。他只是由镇教办聘用的临时教师。每想到这里,不由得你不感慨!22年来,他先后陪了5个教师执教于砖房小学,其他教师均因该校地区条件差,待遇太低而离去,而他却在这所山坳上的小学里生了根,发了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或许,在务川,在贵州,乃至全国,象这样的教师还有,还多。但作为一个社会,作为一个部门,作为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该替这样的教师做些什么呢?
2、贪官贪得无厌
四川新闻网7月17日报道
查漏水卫生间竟放1000万现金
小局长他“拿走”全县收入的1/5
巫山,重庆东部的贫困县,人口60万,年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现年45岁的晏大彬就是当地的交通局局长。晏3月28日被重庆市公安局刑拘,4月3日由重庆市检察院批准逮捕,6月初与其妻付尚芳先后被重庆市检察院二分院移送重庆市第二中院起诉。检察机关查明:晏自2001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