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北京中国文联定阜大街护国寺文化 |
分类: 生活随感 |
2008年2月26,清晨,旭日冉冉,朝阳诱人。新的一天好兆头,情绪饱满。
前一晚匆匆写完研讨会发言,自如出发,不远的平安大道上金台饭店,好久没有去的那一块区域。研讨中国文联春节晚会《百花迎春》。
出席的满满一厅三拨人,一是晚会总编导郁钧剑(文联演出中心主任)带领的团队,二是中国文联负责人、文联各协会负责人和各省文联负责人,三是媒体机构。就我一个学校教授,自然不怕研讨。还有演出中的主要演员若干,如关牧村;
以及吕薇歌手等等
研讨会发言完,我依然习惯能不吃饭就不吃而就撤离,研讨吃饭是第一令人烦恼的事,婆婆妈妈寒暄,有一搭无一搭的问候,吃个高昂却损害身体的东西,远不如和熟人、学生聚会来得自然坦荡,所以能开溜就开溜。
这一开溜,却收获了老北京的气息。春天气息已经隐约可闻,从温度和气息上感觉到,心情很好。
忽然想到久别的护国寺“大街”和定阜大街看看,那是我最怀有情感和熟悉的地方,从平安大道向北一条街寻找它们,最为便捷的就是截开它们的德胜门内大街,过去弯弯折折的拥挤小道已经被开拓成宽敞的通衢,尽管不喜欢这样的便利大道,却依依不舍古旧的气息,这就是现在德内大街左右划分的护国寺“大街”(左)和定阜大街的十字口,一派宽敞样,却对许多人而言肯是定面目全非了,汽车从这里走少有的便捷:
路口向东行就是我们艺术学科在那创业呆了十年之久的北京师大“北校”--辅仁大学的处所:创业已往、却依然留存当时难以磨灭的辛甜,往事不再,但记忆还在,美丽的岁月纪录之地啊!
伫立面前,几乎耳边就是石挥在《我这一辈子》中那低沉黯淡却温厚依恋的声音:北京啊北京----唏嘘泪下之感------
缓缓走过通透的古旧围栏,那周围的景物都是旧情依恋的对象,譬如这熟悉的旧址介绍,熟悉的安静街道,往事历历在目:岁月还能再来吗?只有春风知道
西墙角楼依旧是古都风貌,端庄浑厚。,只有离开了才更感觉珍惜,当年在这个贝勒府中,我们建立了专业,培育出第一批学生,期间感染了别处难以复旧的艺术气息。依稀看到深入里面的一个幽深后花园-----
这里到处都是灰色,老北京城墙的灰色,忽然感到可爱的灰色安静而内敛,我们不就是这样成长起来,增长的是实力而不是喧嚣?
该走了,该走了。
向西到护国寺大街第一遇到的就是起眼人物不起眼的故居:梅兰芳纪念馆,古色古香,应该有机会再进去感受大师的情味:
再向西行发现一个以前没有注意的小吃店:合义斋?没有印象,但似乎也亲切无比
眼睛一亮,改天来吃我喜欢的卤煮,在北京各种小吃都是我的所爱
最为熟悉也钟爱的自然是护国寺小吃店,那种地道不仅是食物,而是感觉:豆汁、焦圈、面茶、炸糕、驴打滚------
出护国寺就是新街口大街,返回路上清静不再,但堵车景观居然也那样熟悉
灰色的西城,那份皇家加北京老区的气息,感染内心。
前一篇:2007媒介应急功能评价
后一篇:自得其乐感受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