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媒介应急功能评价

(2008-02-26 08:16:14)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雪灾

媒介功能

应急机制

校园

分类: 电视研究

                2007灾情推动媒体应急功能的效能

                              

    现代媒体养成了偏狭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总在起着启发娱乐、满足欲望的作用,但其实大众需要传媒,更重要的是期待借助媒介获得信息、沟通关系、联络情感。在大众传媒时代,如果不是有突发事件,可能媒介的传播功能都会不知不觉中放偏乃至于被冷落。而“娱乐”放大的危害是“事件”价值的削弱,信息求取期求的低落,满足意识的增强。但毫无疑问,媒体需要在纠偏中回归自身的主导价值。事件的传播应对机制和事件的应急反应就是媒体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强的要素。
    于是2008年初的南方冻雪灾情事件就成为考量媒体的一个契机,不幸的灾害造成了1111亿元的经济损失,并且导致107人死亡,二千多万亩农作物绝收,因灾死亡的畜禽六千九百多万头(民政部2月12日的统计数字)。但媒体在灾难降临时显示的传媒效应和激发的应急功能值得赞许。从雪情开始出现,公路交通堵塞,铁道电力机车运输截断等危机事件显露危险,传媒的事件应急机制就开始呈现。

    首先是传媒对于天气报道的频度和方式有了指向性,而新闻出现南方雪灾的消息明显增多,关键的消息从车站堵塞人流开始,报道就集中在雪情冰冻和城市电力危机的报道上。人们注意力其实是随着报道增多而开始被激发出关注意识,对于信息的获得欲望一当被刺激,就要求更为直接全面迅即的消息来源。于是几个重要的标志出现:对于大城市因为灾害出现的水电危机不再掩饰的报道;对于雪灾危害面的真实传迏;对于涉及最大泛众利益的机场、车站、高速路等人流密集灾情影响的报道;以及对于天气发展状况的报道等,传媒发布信息沟通大众的效能大大突显,说明我们的传媒机构其实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是需促发和激励而已。
    而冻雪灾中传媒还在快捷、现场、直接、多角度媒体危机报道中显现了应有的特点。随着灾情加深,报道的规模也大大扩展,而快捷性第一时间发布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媒体本能追求的目标。从电视广播到手机短信的信息传导,勾连起试图连接大众的信息网。特别是现场感的传播成为灾情报道的突出特点,我们看到相当规模的传媒在现场和对传媒现场在场记者的采录,尤其当对于电业维修人员的现场迷路休克等追踪画面,和记者在屏幕前因为劳累晕倒等真实画面交相出现,真切感就自然打动人心。而采用直升飞机空中现场报道灾情严酷性与堵塞严重性画面,与镜头对飞机报道状态的报道相交织时,一个直接而多角度报道的传播架势也充分显现了。
    还必须注意,电视作为传媒应该在重大社会事件中承担重要的传播功能,除了迅速报道外,应急的传播意识、传播行为、报道效应都有值得赞许之处。而重要的还包括传情和分忧意识显现。无论是上至胡主席深入广西看望受灾村民、温总理两下湖南指导抗灾和在江西看望灾民;还是受灾现场村民剪开高速铁丝网救助被阻受冻乘客,都在传达着国家关切大众,人心温暖寒冻,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感人气息。
2008传播价值得到一次大大的提升,的确是值得高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北京的回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