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校园生活感悟随笔英特尔创造 |
分类: 学生交流 |
周二晚,四年级课程,依然是革新课程的尝试,一组学生上台概述媒体重要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学生都是认真准备,上台也落落大方。在我其实是:一为锻炼他们的能力,二为推动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心,三在于实现课程讲授方式的变化,四是看看我之关注与他们关注之间的异同,提醒自己不要落伍。每次课都用半小时实践这一构想,也算创新实践了。
关于创新,就有一个会,当晚赶去英东楼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层干部报告会,采用打卡记录、每人有座签自然不可逃离等等,笑干部学习也不能不如此。但随之内容却很有启发。
这次邀请的是英特尔公司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Bruce
Sewell,一个对于英特尔熟悉的人士,主讲创造精神和教育问题。侃侃而谈多有细致琢磨味道。
其他内容都一带而过不提,但对于他的PPT中让我感兴趣的有几处,比如对于英特尔公司参与中国创新的历程描绘的一张PPT有些感触:
“不要沉湎于历史,走出来创造辉煌”
对于企业而言,不断创造是生存之需也是发展必要,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其实也是如此,历史只是印记,被记载不记载都难以言说,因为有时代艺术形态需要,但存在则是成为历史的前提,走出来是为了实现历史更是为了现在发展,创造观念在发展上特别显著,和在现实利益上同样重要。
看到从奔腾到单核再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多核时代,英特尔在2007年已经推出取代双核的四核机芯,并且据说价钱并不贵多少反而越来越便宜,感叹技术的飞速进展。
最后有一个小时的提问互动,我原本要提问探讨技术发展和文化的关系,但没有实现,其中原本我一眼看到他的PPT中不恰当的用语:
描述英特尔和中国发展的密切关系中,“布局浦东,落户西部,扬鞭东北-----”是他们得意之处,但“扬鞭东北”的扬鞭有些刺耳,应当用造福、发展、施展之类的词,否则有些咄咄逼人。可惜,要举手询问又考虑主办校方是否听到难为情,犹豫之间也就放弃了,自己觉得可惜。
但无论如何,创造的概念给予的启发是更为强烈了。
会议给予我的思考其实最后在于:
我想,技术需要创新,永不休止,但重新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技术,创新是文化的高端表现,就这一个意义而言,创新命脉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