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意与转型:电影《集结号》《蝴蝶飞》《天下第二》之二

(2007-10-18 22:25:25)
标签:

影评/乐评

电影

《集结号》

《蝴蝶飞》

《天下第二》

分类: 电影研究
 

   前一文随感性的探究了《集结号》,这里在就后两影片做一些分析。
   关于《蝴蝶飞》,前面博文提及,我发现有几位博文阅读者热心该片,不断要求介绍影片中的演员,而且偏重周渝民—仔仔,需要先从他说起。据说这是仔仔的第一部电影,其实就造型而言,一开始并没有认出其人,显然做了角色的改变。我觉得人物的基本表现不错,他在情感上收放自如已经不容易,比起以前电视剧中的角色来,有了发挥的角色意识。他和李冰冰的对手戏都表现出比较自然的状态。清纯和执着交织还是不错的。一个明星为角色做到相当程度被遗忘角色也是一个进步。

    而其实主角是李冰冰,她的表现和以往大不一样,猜忌和惊恐的表现都到位。在不断出现的夜间活动和迷失在幻觉中的表现进入了角色,一个一贯以青春伶俐、活跃纯真显示形象的明星,做到这一步也是值得推崇的,近一年来,李冰冰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在本片中,她的性格表现突出。

    影片其实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被李冰冰司法助理作为帮助对象的极度“浑不吝啬的学生,骄横自得,总是挑衅般对待他人,他的角色性格是现代孩子的典型体现,即凡事毫不在乎,但又恬不知耻的追求自我需要,但影片奇妙的表现他把自己命定为李冰冰喜欢的对象,不断刺激大姐姐,并且作为她的保护人的天真和骄横混合的特定性格。看来,他的形象和出现也是杜导演对现实人生思考的体现。总之,杜导演的艺术转型证明时代潮流都在寻求变化,就看你是否在创新。电影需要不断创造!
    所以,影片主要令我感兴趣的是导演转型题材表现的效果。对人性期盼和疑惑的探究,夜色中的生死离别与明冥两界的沟通,是人间情态的复现。现实中的猜忌是因为利益相争,妒忌和独爱的霸道,只有在沉寂之后,才能有心地纯真的获得和依恋,影片中主人公的经历就是这样一种思考和提醒。

    人事沧桑哪里是身处纷争中的局中人可以领悟的,只有被甩开了另一个境界,才可能顿悟抑或了悟。影片的意味也许不全在这里,但世间万物的启示却相通,鸡零狗碎限制了人看清万物有缘的命定,却执着在斤斤计较的漩涡中不亦乐乎,这一层秘密只有退出江湖,或者被抛弃到域外才可以看到和叹息,晚则晚矣,却依然有艺术来再现,以及提醒。可惜,提醒也就是在经历后才能理悟明了,人啊,就是这样增长见识。所以,男性世界和女性天地其实都是如此,要不抓住瞬间享受眼前的欢悦不至于悔恨,要不看到长远,斩断了俗念之挂,而丢弃烦恼的诱惑。就哲理谈,应该看到根本,但就生活论,还是要把握过程,生死之别的恋人,在夜色中的坦诚和依恋,就是白日人们期望的美好,却美好不在,而只能托梦于意念和希冀了,人就是这样在矛盾中才有幸福,也只有期待而生活在幻梦中。

 

    关于《天下第二》有许多可以探讨,比如对于娱乐的方式,比如对于戏仿价值的探究,比如对于人生究竟是争斗第一还是满足第二的认识等等。

    影片一开始荒诞体现其实并不让我喜欢,但逐渐呈现的构思却慢慢让我们看到悦众的多种可能性。愉悦观众已经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一味讨取欢心其实是低能,因为所谓满足多是想象,对于人来说,欲望是无穷无境的,需要的更高境界是诱使和激发欲望。可惜,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以为观众需要什么的讨好,恰恰未必是多疑和多移的情感难以长久满足的,如何掏挖内心,需要从自身感悟入手。一群学生创造了剧本,似乎俗气,却是他们发自自身愉悦的想象,于是有了感受的可能。也有了促发意愿的可能。这一点在《疯狂的石头》已经看到其效果。本片也能说明问题。

    影片无疑从一开始就是虚幻的世界构造,主人公松三爷被动的推上争夺的角斗场,莫名其妙的成为雄性的比武英雄、阴柔献媚的争宠对象,也无意中成就了多少不得志俗子的天外横福的收获。这里对于观众而言是有潜在刺激意味的。我们其实多少乐意于看到虚幻的期待在对象中得到实现,于是满足自己的意愿。松三爷的奇遇就是我们的心里奇遇,明知不可能、好笑,却有点惹眼看花,会心微笑的意思。这里有没有拘束的青年梦觉,打破道德、传统、成规的约定,自在自然的演绎一望而知的虚构,虚构不是大敌,只是自身的梦幻逻辑有没有可以把握的内容。

   娱乐其实有娱乐的规则,不是意念的自鸣得意,而是生活场景熏染的感悟投射,影片中无论芙蓉姐姐的写照、李咏式语态身姿的复现、馒头事件的赤裸表白等等,都暗合这网络时代青年的心声,没有忽视网络时代的游戏规则这一点对于本片而言非常主要。对于现代人,没有特别看重表述必须的意义,却满足一个接一个生活玩闹的点拨,娱乐就是娱乐,一贯到底,于是欢声笑语一片,完成了雀跃的意义。追寻微言大义实在可笑,但不同人看到的触动却可能不同。比如媚态十足的川普浪声“三GOU(儿)哥)”就满足着一种期望满足,而戏谑的掏肠挖心不战而胜的创意,女气十足的南方剑客和西北旷野的对比,歪打正着的武技等等,都吻合常人内心梦幻的弱者期盼。

    影片对于第一和第二的较量,似乎有强调犬儒哲学的味道,但其实也满足我们现实不得志时如何处事的思考。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宣传被许多人作为励志的壮语,其实可能是危害,我们处在上车拥挤唯恐被甩下的环境中,处在不踩乎别人就不能上进的处境中,处在为了利益可以置道德公正于不顾,为了恭维可以舍弃友情道一而卑躬屈膝的卑劣中。那么,第一就不是进取而是尔虞我诈。而千百万作为分母的大众要为了第一而角逐的你死我活。第二有什么不好?既是事实---总是落选第一的人更多,而更多的的生活维持与创造者都是士兵与常人;又是争斗的必然结果,只有无数第二才能凸显出第一的重要和进去的目标;第二是不能不、与需要安居乐业的第二。如果一个社会宽容第二并且为第二超过第一的安抚政策,那么社会安定和文明渐进就更好实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