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忙一天,再身心乏累.下午主持军事题材研讨会,基本实现我原初设计这一研讨的目的,使之成为今年建军80周年的全国第一个研讨会,
身累是因为主持不可闭目养神.
上午则心累,因为给1年级研究生上课,过了终点还姗姗来迟,我实在忍无可忍,说了以下的话:
你们是我有能力和心情帮助的每年扩大招生的最后一次,至少10余人是受惠于千辛万苦扩大指标上来的学生,在你们背后是成倍落选而羡慕的考生,他们可能接着考学,以为上了北京师大就是如何严谨和学业有成,看看你们的样子,尤其是还没有到场却是一个一个补救上来的考生,在未曾录取时渴盼心切,怎么就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
我其实那时很有点悲哀,因为今年再没有机会为落选的人争取扩招机会了,看到今年一个个心忧如焚的考生,我真想帮助他们----但其实想到如果可能,是不是依旧会落到录取这样的不值得的结局?如果现在的研究生都如此,我们还有必要菩萨心肠的为他们殚精竭虑吗?前车已经可鉴!
事实上,完全有可能,如果他们只是想进京,只是想抬高上学学校的规格和学科的名声,那么,我们有必要放下自己的研究来呵护他们吗?
这一次我的确有点伤心。
我一再坚持按照计算机录取,今年最大限度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公费指标,但其实公平了,却可能丢弃了真心希望上学研究的好学生,面对以往按照分数上来的一些考生的种种德行,实在失望。
如果有可能,我宁愿要那些朴实、真诚、爱惜时光如同爱惜自己眼睛一样而分数不高的考生。可惜!
所以,我对1年级硕士说:我放弃了第一节课向他们承诺的一次实践调研课程---去宋庄或者798,因为如果对于他人的精心考虑都漫不经心的人,没有必要迁就一切。何况是用我的课题经费。前个学期我这门课安排了美术馆参观报销,只有一半人前往,当时已经得出研究生养尊处优的可怕。我不能为他们慢待生活也亏待他人做额外的事。
我们的研究生啊,他们怎么了!
想到这里,忽然想起我们本科毕业在美国读研的学生博棵上的文字,转载来醒世:
“但是,仔细想来,考上中国的研究生又怎么样?如果是为了逃避工作,考上研究生连目标和方向都不知道,真的是很可怜。当今的学生需要的是能力,不是中国那糊弄的文凭。
回国的时候前男友带我去听了他们的研究生课,暂且不说老师的水平,看到讲台下学生的听课状态我感觉非常脸红和气氛,说不上的滋味,甚至觉得可耻。好好听课的学生会被懂得“潮流的人”评论为“不合群”,遭到一起潇洒时的排斥。我不知道是否只是他们的同学如此,说这个的时候好像是有些严重了,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相比,我不知道要说国内的教育可怜,还是中国的老师可怜,还是中国的学生可怜。
听完那位老师的课,我很婉转的和前男友老师说明感觉学生特别不懂得珍惜的观点。老师很无奈的对我说,“咳~~就是这样的,国外是学生辛苦,国内是老师辛苦。”
虽然是满心的祝福国内的研究生们好好考试,但是通过在国外的半年磨砺,竟然觉得在国内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选择考研究生,除非真的是爱学问,要研究学问的人。争取两三年的时间逃避又怎么样,为什么不在现实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据统计,清华和北大本科毕业的学子,对他们来说,毕业之后,首选是出国留学,其次是选择保研,再次是找工作,而最后是没有办法,走投无路会去考研究生,(要研究学问,一心要考上的除外),走过来才发现他们的做法无非是说明自己真的有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无需浪费时间再去做学生等待机会和面对现实。
庆幸中国有两所高等学府的教育和学生能力是可以与世界大学的相接轨。大学时期一个很好的友人在北大和我读一个专业,她教了我不少的知识,专业内的,专业外的。现在想来,那叫差距,哪怕我是在仅次于北大和清华的北师大毕业,但是这样的差距我还是觉得很深。
我回到美国,很气愤和惋惜对朋友描述了国内的研究生上课状态,在美国的中国学生都很诧异。但但是上课说话,他们都惊讶的瞠目结舌,在美国课堂上,说话?睡觉?留神?开玩笑吧,马上被check
out的,不要再假设会不会有在中国课堂上常见的其他状态了,不可能有的!
小时候,经常听说,国外的课堂多么的轻松,多么的放松,老师和学生上课可以坐在桌子上,可以吃东西。然后我们就将国外的课堂想象成了可以尽情散漫的好地方,满心向往。
真的来到美国,坐在课堂上亲身感受,我才知道,坐桌子、吃东西确实是正常,因为教育和受教育是可以不拘于形势的。美国的课堂活跃但是不散满,紧张但是不沉闷,在这里能感受的到老师的认真,学生的认真,互相的尊重和对知识的信服!但是在国内我们误解了他们课堂“活跃”的含义了,美国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是直接的交流和引导;中国的课堂是学生和学生的窃窃私语,是学生间接的眉来眼去场所。
我不愿意承认我祖国的种种的不好的现象,但是对之教育我真得不能删减对我很是冲击的感受。
我也能想象,国内坐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睡着觉,谈着情,说着你美我俊,想着如何潇洒娱乐的中国研究生会攻击我的文字。但是在你没有到美国之前,请闭上你的嘴,删除你的不满,请你把所有的不同意化为行动来反驳我的说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