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132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域朋友

(2006-11-13 00:12:47)
分类: 学生交流
这是在上海<和平饭店>(周润发同名电影拍摄内景地)上看到的上海夜景.
跨域朋友
 
   昨晚和上海的年轻朋友聚会,晚餐之中,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意躲开了主桌,和私下打了招呼的他们迅速聚集在一起,聚餐原本是满足口腹之欲,但作为主要嘉宾应在主桌就难免小心翼翼和客套正经,于是,轻松就只是面子上,而心里愉悦就难以获得了。我们需要的是欢聚的全程,自己创造机会自然是情理之事,不喜大雅之堂,留给势力之徒四处寻摸的机会,我偷偷雪藏,是为了珍惜无拘束的时刻,惜别也更增加了此刻的情绪。
   一次简单的聚会就是一种情感的交融,一次道别就是一份伤感的留存。
   聚会的欢跃不再描述,清晨醒来,记住的就是身影,等机的时候忽然想细细说说他们。
 
   他们是和我有几年结识史的博士朋友了。
   马丽是这一年级唯一的女性,单看相貌,未必会看出是儿子的母亲,求学的艰难,坚韧的毅力,读书的勤奋,以及专注导师的教导,都是动人的地方,但不能不说,纯洁的思想和舔犊之情的动人,才是她保持童真气的所在,已经是副研究员的人,也有被不断错认为小姑娘的满足期待,但说起一次次离别孩子时的依依不舍,孩子拉着扯着不让妈妈开门远别的情景,眼睛中就伤感异常。情感饱满才是一个正常人的状态,有爱才能爱人,才能爱天下,才能爱生活。正是这样,才造就了一个女博士对于校园读书的格外执着,格外珍惜,格外坚韧。已经有一些成绩却惟恐不足的背后,是对于知识学养的渴望,这样的人不用担心学习变成功利,也不会是读书只为牟利。祝愿她努力中完成包含着人生牵挂的出色成果。
   王豹是最小的一位,山东大汉,的确忠厚诚实,不用说,唯一在校园中居住的男博士,为大家交通勾连自是不弃的义务,年岁虽小,待人接物的成熟真诚却不弱他人。精于技术与专注新媒体研究,才显示了新一代的天生优势。我之关注流媒体正好从他那得到呼应与交流,半解的我与研究的他,契谈间有一种默契。我对于山东人的天然好感更在他那里得到验证,不仅是研究的态度,还是做人的诚厚与交友的热情。我一直在想,博士期待的是什么?当然是学养和学识,但更为重要\首先需要期待的,是为人和为事的真诚态度,每一次不拘大小事的帮助他人,都那样不惜劳力,也没有怨言,我想,一个对他人有倾注热情的人远比炫耀和挑剔的人值得尊敬。
   老包是年龄稍大的一位的副教授,不是因为与我年岁间距相比他人小点,主要是他生活阅历的厚实一些,使我们的相通更为容易。上一次的博士交流,我们居然超越了具体的影视艺术和传播概念,而自然在人生命运、宗教意识与人性解说上交流深入。他已经是安徽单位的骨干,也难免和种种人物觥筹交错,但世俗的看谈与重视友情,使他无论应付场面与亲近校园都成为简单的事情。我一般对于读书的博士有几种判断:为了面子、为了功名、为了炫耀、为了人生。不是说前三种就一定不好,关键是有没有对于校园的崇仰。但第四是我期望的最好状态。不能说他一定就接近那一种,但在学校就认真读书、尤其是尊重学问,使老包忙碌中保持着真诚的东西。我真希望他永远保持这一状态不变。其实,在他身上我相信具有成熟教师的涵养和不倦追求的真纯,以我天资一般\却依靠这还尚能立足学术研究而言,也希望他不要丢弃这些。
   黎小是他们之中与我有最长的交往史的博士,其实是大一届的博士,在北京师大硕士毕业前后。我们已经有不少交流,厚道而朴实是对他始终不变的印象。我一直认为,人的品质和为人的真诚远比其他来得重要,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他人也这般看待,所以,黎小的朴讷和憨厚一直为我尊重,而相反的花言巧语的自得与斤斤计较的自私,一直为我不齿。他钟爱专一的纪录片需要这种品质,而从事纪录片对于修炼人的看重下层尊重百姓的品性也肯定有积极影响。博士的学术不知会不会影响拍摄的精力,但理论和创作相得益彰是需要高超的把控能力。而其实我心里最希望他保持纪录片工作者的精神品质,低调而不炫耀,内含精神而不妄自菲薄,不要脱离实践也不要鄙薄理论,但更不要盛气凌人如一些得道者。
   还要说到海鸥,她是下一届的博士,她奇特在于曾经是这一个博士年级的辅导员,又成为下一个年级的博士生,在她身上汇集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复合色彩。她其实是有些教龄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很好,但又年岁不大,但看她安排调度本科与研究生的样子,满是运筹帷幄的自信。教师经历的锤炼成熟与女性亲切的待人接物态度,都使她颇有亲和力。从开始几年前她就承担接待我们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竭尽全力的个人努力,都让我们乐意看到那份真诚的笑意。上博士与借调教育部同时进行,显然是双重的好事,最近几年来在学术上已经有了努力的结果,把学术提升作为必要的目标自然重要,但以往为了剧本完成的没日没夜赶工的辛劳还历历在目,我们自然不用担心她承担了就学职责就要有成就的可能,但更愿意说移换了地域和工作的经历千载难逢,绝对有扩大视野和扩展见识的好处。要成就一个优秀的学者,需要走出习惯天地感知四面八方来风,她正恰逢时机。
   晓力是这一批博士朋友中特殊的一位,原本是上海有名气的主持人,但理论的支持超越一般花拳秀脚而还自我得意的众多主持者,一年多的交往,我看到他身上凝缩着目前中国电视发展的功利与伤痛,他原本带有主持人众星捧月的得意,被校园的朴实和改革的未必如意所修炼,在远比虚幻传媒放大的主持人领域更为真实宽大的学术人生中,他的一些沉默和一些含蓄,其实也是博士需要的积累,目前他在西部省台挂职台长助理,对于西部也许是好事,但对于自己的学术积累不知是否有利?我难以判断他会不会校园读博中整个身心感受到生命更大的意义,但我们的交流和切磋,也许还是传达彼此的心意,希望他是蓄势待发,更希望在博士论文中有学术跃进的显示。
   还有段尔、老崔,今天就不再细述。忽然想寻找我们的照片,却似乎没有集体合影,但情感相通是一样的,跨了地域却能成为朋友,是因为彼此之间相互理解!
 
   时常想:日常生活流程中,你会被什么感染?鼓励的言语、关注的眼光? 最近忽然接到一个北京朋友发来的短信:
 
  “一直在看着你的博克,温暖感动着和着窗外的淡淡的阳光裹着我,我们为什么而欢乐?为了能健康着的活着,为了还能用心感受着,为了让情感贫瘠的当下还能拥有这么多真挚纯洁奢侈的情感------我没有博克,只能发短信-----”

  这是让我温暖的留言,在生活的流程中,还有比在无意之间得到这样的短信更温暖内心的事吗?
 
  其实,随处都是快乐,但快乐需要创造、沟通和获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夜感悟
后一篇:演播景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