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庸懒与乏味.
只有这一次回家乡,才有空慢慢考察,福州的庸懒乏味是由此得出的结论,在这里,小城市纷乱的生活状态,省城的好大喜功无聊,大都市的越来越没有文化一一得以体现.这样说既有对于福州的现实求之过殷而失望,也含有对于中国都市千篇一律的迁怒之情。
以往我们介绍福建,都由衷的称道厦门,那种文明是在骨子里的,又泛化为街道与市容,人的状态与文化,但其实心里是期望福州可以并驾齐驱或至少可以迎头赶上.几十年过去,一切依旧,城市改观了,文化底子却日渐减弱,建筑上来了,风格却杂乱无章,口号提出了,风貌却依然难登大雅之堂.
我不明白,福州怎么就那么没有长进.
譬如三坊七巷,那一度代表福州文化的地域,十年过去,依然被乱七八糟充塞着,文人的抗议也在岁月的风向中淡然无声,权利在这里既不是为民众也不是为历史甚至不是为贴一块门面,一切都不想要都没有意念,就非常可怕.扔一个不明不白的寻常巷陌在这里,伤害着上千年的古老文化.
可惜,政府还似乎没有感悟。作为乡人不免悲哀。
我走在最代表福州文化的巷子中,找不到太多的韵味,虽然拍下了一些标志,也就作为印记和日渐淡漠的遗留而已,没有多少可以发幽古思情的东西。这里的几个巷子牌牌也就是牌牌。在急速进入商业潮流的急功近利心思推动下,福州其实已经没有自己的东西可以炫耀,但又不断丢掉还可以炫耀的宝贝。
还譬如出租车,依然在莫名其妙的标示中苟延残喘,到处打不着车,却到处看到没有秩序的横冲直撞,为了管理机构傻思路,还是为了百姓出行不方便?在我到过的所有城市,只有福州的出租车最不方便.莫名其妙.还是要谴责出租车晚上无论空车还是载客,顶灯都亮着,除了告诉人们我是出租外没有意义,顾客需要知道的只是可以打的出租车,却只能从模模糊糊的车前看到.显然大城市的大度和小伎俩的可笑比较一目了然(比比大城市,不明白官员们上北京除了跑步进部外,怎么就没有看看北京出租车高于福州在哪里?).而几乎换班的出租车都是在晚上6点前后,此时正是下班高峰,要打车的打不了车,出租车要赶着交班,于是乎加剧了那时路况的拥挤,却没有利于百姓的调剂.咳,政府啊!
在福州人行道上,自行车、电动车与行人在一起混居,危险到处存在,显然还是显露了管理机构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官车为本、以简单管理为本的鄙陋之心.
最为显露管理缺憾的是福州的门面:火车站。新修的火车站代表着好大喜功的门面需要,但火车站不允许出租车停留的莫名其妙始终延续,却代表者管理者的霸道和毫无百姓观念。每一次直到这一次10月1日我出车站,在地下候车处依然没有一辆没有出租车可乘,到车站外依然没有出租车敢停留。管理者的威权实现了,外来客对于福州的坏感觉却也实现了。相隔不远的汽车北站,出租车下车竟然要白花5分钟以上才可以下车,也同样验证了管理的权威。
福州什么时候可以更为人文化?
丧失了老文明有没有新文明?怎么办?
福州正在争取成为“中国温泉城”,却其实缺少一些条件。连这都争取不到就危险了,但福州确实没有多少可以争取的了。在物质争夺的过去时候落伍拼命补足却难以一时奏效;在文化争夺的现在如果没有意识则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我担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