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问题 |
风景依在,只是观看的角度不同而已。你看周遭的世界,哪里有超出感受的东西,但其实换一个角度就风景不在或风景移位了。
没有旁人的时候,可以静心观察自然,也就可以反观自身。因为自然与自身连为一体,自身就是自然,自然也就是自己的自然。
窗外的风景总是在变化,但兴味感悟却取决于观赏人的心态。没有兴味的人漠视风景,只是当作匆匆旅途的自然而已,目的地才是心中的寄托意义。所以,眼中世界没有变化。敏感的人随处皆是兴味寄托,停滞的风景也透射出不一样的风采,只要发现的眼光巡视到了,随处不美,无处不新鲜。
心态决定视角,心境影响感受。看看彻夜未眠现在却酣身不断的几位,昨夜的谈资其实就是几句翻来倒去的重复话,却喋喋不休,可见在他们看来是话趣无限的。只要有好心态,谈话也就是一个由头而已,也许期待的就是聚谈,就是没有希望的见面,就是无聊后面的希望期待?我们都在过着、活着,抛弃了大量的无聊过程其实也就没有了生活,而生活其实就是无聊-----如果没有期望,没有发现的话。
我发现了看风景的角度
在过道中坐定,感受车中所见风景,其实有不同变化。不信,你换一换坐椅感受一下。我就是在三个角度看到了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感受。
在过道中坐定,感受车中所见风景,其实有不同变化。不信,你换一换坐椅感受一下。我就是在三个角度看到了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感受。
1、面对着前行方向坐定,缓缓的景色就扑面而来。移动的风景只有在这一个角度才能感受得到透底。在这一角度,所有的前方就成为峡口,列车仿佛冲入峡谷的纵深,没有尽头的冲入,希望的尽头是什么?孙犁先生在他的小说中描述过水生嫂划着冰耙子冲向阳光造就的白洋淀冰面上的光峡谷的情景,那种气势和光景的动人如在眼前。那是理想希望造就的革命时世的风景。列车大多时候不紧不满的前行,舒缓的树丛从眼前划过,团团块块的,有一些沉重耍来,却又丢到后身去,习惯了,就能感觉景物自前到后的显然从小变大的变化。忽然列车加快了速度,掠过的就是惊鸿一瞥般的东西,眼睛有点晕,闭上,睁开时已是阔野景象,顺目极了。人在此时都习惯透过眼前的模糊一片而张望远方的清晰世界。
2、被对着前行方向坐下,不一样的感觉油然而生。前行方向可以驻足的风景,在思量之间已经掠过耳际,给予你的永远是寻找新的期待;而背对着方向,过去的风景却始终可以掂量研究,,房子的形态、村口的标语都历历在目。盯着田中操劳的农人,会想他在遍绿的稻田中会想什么?逝去的都没有失去,都在我们的回望中的感觉,未必悲伤却其实很好。风景对于前行的人而言不可测知,对于盘点欣赏者而言却回味无穷。背对着车头,窗前过去的都有被甩脱而去的感觉,迅疾流逝,运动中慢慢变成稳定的存在。
3、起身正对着窗外,视野开阔而铺展。站立在风景前,远山青黛,曲水盘绕,左有疾奔而来的期望,右有矗立安稳的存在,人心世界的多样就并立了。这一个角度最为明显的景象就是比照间的轮回:近处的风景向后边划然而去,直线而不可阻挡;远方的景物却奇异的反方向回转,仿佛被车头前行的威力所吸引,随着火车速度的疾缓而快慢不同的旋转向前。于是,远近背反的运动就有一种圆形的回转轨迹,旋涡,对,就是旋涡,窗外俨然是一个旋涡场,风景围绕着不远不近的地方---就是旋涡中心旋转。相对论,乘车要没有察觉相对论的风景体现就不算做过火车。当然,这是要有把视野放宽的宏阔把握,如同教练在不断叮嘱你眼睛不能只看到前面一点距离,而应当有大视角的的远方焦点感。整个窗外就是你的视野,于是远近就构成旋转的场域,不信你下次试试。
如同苏东坡先生所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不能以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