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研究 |
中国音像产业现状发展梳理与观察
背景问题的提出
谈论背景是确认研究的出发点和衡量价值的必须。音像业关乎文化产业,2005年在网络火及一时的《老鼠爱大米》作者杨臣刚因为一女五嫁而遭到2个官司,他终于道歉并给予1家赔偿,但法院官司还没有结束,所以,现代时代的音乐官司不断出现影响者产业。而更为切近电影的是关于美国HBO(放映电影的付费电视网---HOME BOX OFFICE)其2003年利润为9亿美元,但其衍生产品最有利可图的是DVD剧集,《黑道家族》带来1.3亿美元、《欲望都市》带来6630万美元销售收入,并将促进剧集的第二轮消费。
就整体而言,音像业是一般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牵扯到传媒业或出版行业,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大行业的发展。比如,就电影而言,2003年全球电影业产值是750亿美元,但碟带就占其中的40%,2003年北美碟带收入约230亿美元。[i]而2004年全美总票房是92.14亿美元,2003年则为91.66亿美元,显然不到碟带收入的二分之一。作为发达的传媒行业,电影总体收入的大头不能不依靠影院收入之外,其中碟带是重要的对象。事实上,研究中国电影发展的产业化命题,也已经到了同时关注上游产品和衍生创作、兼顾电影主导生产和关注碟带生产相关问题的时候了,这时,音像制品的关注应该进入议事日程。何况,关涉音像的不仅是影象产品,也包括音像以及发行音像的产业链问题,比如关于影响电影产业的物流业、零售业、音像产品版权、出口、网络下载等等问题,都不可回避而且日益显得重要。正是本着这一目的,本文试图在文化产业、传媒产业背景关照下来梳理音像产业发展的相关重要问题。
音像产业在中国产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认识这一问题先需要从传媒产业开始探讨。传媒业是一个较大概念,包括纸质媒体、电子媒体、传媒文化教育甚至文化咨询业在内,显然是比较庞大的产业系统概念。而他们又都又归总在文化产业之中。
中国文化产业是随着经济大幅度跃进和产业化进程加快而发展的,就发展而言,200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0万亿元,2003年11.73万亿元,2004年13.65万亿元(约等于1.665万亿美元),发展态势为世界瞩目。而伴随之的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支出也应该不断增长,这一支出总额在2002年为5300亿元,2003年约在5800亿元。曾有人根据这几年的GDP增长预测2004年为6410亿元,2005年为7050亿元,2006年为7760亿元,而2020年可能是29460亿元。而据《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200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已经占到GDP的3.1%。[ii]200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将接近3900亿元。在这一发展态势中,中国的音像产业也随之稳定增长,但发展速度如何还需要细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