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战记》:不是太早,就是太晚

标签:
影评创:战纪 |
分类: 影评(正式) |
三十年前,一帮电脑图像工作者看到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创意在当时看来,无疑是非常超前的。这种家伙看到电影中那身上粘着荧光棒的虚拟人骑着虚拟摩托车在充满四方格的空间里,拉出一条条黄色或蓝色的线时,不可避免地激动了,他们发现,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电影居然还可以用电脑制作!
后来,这帮狂热的电脑图像工作者成了一家动画工作室的大佬,在1995年,在经历过无数牛逼短片的锤炼之后,他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就是《玩具总动员》,这家动画工作室就是如今如雷贯耳的皮克斯工作室。而那部对他们影响至深的电影就是《创》。
皮克斯的大佬们明显比当时的观众以及影片人来的有眼光,在这部影片被皮克斯人追捧近三十年后,“官方”荣誉才姗姗而来——而在此之前,这部电影甚至上不得奥斯卡的庙堂,因为它使用太多电脑技术,这在当时看来,是一种作弊的行为——。2009年,《创》被美国视觉协会评选为50部最重要的特效电影之一,位列第6,在它之前,是《星球大战》。《银翼杀手》、《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国》和《侏罗纪公园》。只是,和后面的这5部重量级电影相比,《创:战记》实在显得过于寒酸,当年不仅口碑不佳,而且票房还一塌糊涂。然而我相信,就算这些迟来的荣誉,也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被美国电脑制图协会评为跨时代电影的影片,同样我也相信,若不是那讲诉皮克斯历史的纪录片以及相关资料中,一再提到这部跨时代的影片的话,那么今天知道这部电影的人会更少。
《创》的悲剧在于它领先于那个时代太多,要知道,在《黑客帝国》风靡全球之时,大部分人都还认为,影片中的创意极具颠覆性,而要知道,当时全世界正在普及网络。天天泡在网络上的我们对《黑客帝国》都嗔目结舌到这等地步,《创》诞生在一个电脑还属于奢侈品的年代里,简直是会触动大部分人的神经。
而《创:战记》的悲剧则在于它来得太晚,尽管这部电影有着极其炫目的视觉特效以及同样发人深思的思辨,却仍然要面对一些“不明真相”观众的质疑:部分没看过前作的观众无法对影片的剧情有认同感,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甚至觉得沉闷,而部分没看过前作且甚至不知道前作存在的观众,而会在走出影院之后对这部“抄袭”之作充满了鄙夷,他们的嘴里必然洋溢着对《黑客帝国》的无限赞美。而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所蕴含的反思精神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那沉闷且苍白的剧情才是他们眼中的全部。
来得太晚的还有技术方面。当年《创:战记》所遭受的非议如今已经成为它进入殿堂的资本,然而在电脑特效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年走在技术前沿的弄潮儿,如今不得不承认在技术方面,自己仅仅是3D电影中的普通一员。在经过不少真3D虚伪3D电影轰炸的观众,在《创:战记》中感受到的或许仅仅是出色,但远达不到惊艳和震撼的角度。简单来说,《创:战记》或许对电脑特效技术方面有促进作用,但其本身已无法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若要在30年后,给这部续集再带来一个迟到的荣誉的可能性,实在很小,当然,我希望此时的我,和1982年的那帮评委一样目光短浅。
我一向对迪士尼这家公司不是太感冒,但这次,我真的要感谢这家公司,同时,也由衷佩服他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