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2008-11-16 21:21:39)
标签:

天煞

分类: 胡扯

本文刊发于《读库》0804期。刊发时文章略有修改。

 


 

关于《天煞》五星级收藏版

 

一个570块钱的DVD光驱从此拉开了淘碟生涯。幸运的是,在我毕业之后,Decss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盗版产业的“核心”技术,这就意味着,我几乎可以买到任何我想要的高品质的DVD。


我的第一张《天煞》DVD就由此出现在我购买的第一批碟片中。


那时我并不知道盗版行业还有品牌概念,在我的印象中,盗版就是盗版,谁做都一样。这种错误的观念也让我家里购买了无数“杂牌D5”,而我的《天煞》也是其中之一。可这并不影响我观看《天煞》时的神圣感。当我将鼠标移到“PLAY”上,并激动的按下后,屏幕黑了,紧接着,月球出现了,再接着,那迷死人的阴影和轰鸣声……当清楚地看到月球上的沙土在颤动的时候,我终于明白,等待了七年的《天煞》,现在才算真正的来到身边,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个硕大的飞碟就是属于我的了,我以后想怎么欣赏就怎么欣赏,我甚至想一桢一桢地享受飞碟出现在纽约上空的那一刻(多年后,又有一部影片让我想这么干,那就是《变形金刚》,我看完影片后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回头买张DVD,一桢一桢地看这些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变形的)。我如同影片中那些在摩天大楼顶上的人一样,用一种朝圣的目光望着屏幕上的一切,所不同是,他们是在飞碟主炮打开的一刻,而我却是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抑止不住自己的兴奋,虽然影片中的剧情我已经倒背如流。


好莱坞这个庞大的电影工厂,有着其他国家电影工业所没有的一个魔力,就是他们总有一些电影会诞生一些死终FANS,这种死终FANS的典型特点就是该电影给他看上几十遍都不会觉得腻。我认识一个碟友就将《终结者2》看了三十多遍,而据他说,这还不是最多的。类似这样的电影还有《星球大战》、《异形》、《指环王》等,当然,还有《天煞》。而我可以算是《天煞》的半个死终了,我和那些准死终的区别在于,我没有拿大把大把的钞票去收藏原版碟。然而《天煞》这部电影对于我和他们的重要性,我相信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一部电影已经超脱了电影的概念。在你对剧情对白已经烂熟于心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的将这部电影观看一遍又一遍,这种近乎偏执的行为是否很熟悉?——对,教徒。基督教的教徒一次又一次拿起《圣经》的那种神圣,和我们一次又一次观摩自己喜爱的电影,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这是一种别样的信仰,因此,这不是偏执。


2003年对于中国DVD界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当我在这一年还在为买到了一张DVD版的《天煞》而兴奋不已的时候,FOX公司的《天煞》五星级收藏版却已经在各大DVD论坛讨论得火热,一家盗版商因为完美的盗版了该版而名声大躁,而这一切,我都是很久很久以后才知道。


FOX公司的五星级收藏版堪称是DVD收藏中的极品,而这其中,又以《天煞》五星级收藏版意义最为重大。在2001年我还在到处寻找《天煞》的DVDrip的时候,这张被称为天碟的DVD已经摆上了北美的各大柜台。而FOX公司为了这张DVD,整整制作了三年半时间,而这几乎是拍摄《天煞》这部电影所花时间的两倍。由于技术上的缺陷,我们国内的盗版商几乎用了两年时间,才将这张DVD的盗版完美的呈现在中国影迷面前,换句话说,从这张DVD的制作到中国影迷完整的享受到,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我相信,这从此是中国盗版界的一个记录,不仅空前,还是绝后——感谢中国盗版商,他们让我这样的《天煞》半死终终于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这部电影更多的乐趣。


在家里的碟片越来越多后,不免想开始收藏一些更好的碟,在终于明白了“洗牌”这个概念之后,我也认识到了我家里的那张杂牌《天煞》依然是那么让人不堪。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音像店找到了那张让某盗版商名声大躁的“《天煞》五星级收藏版”。


说到《天煞》五星级收藏版,就不得不说到两个技术,一个是无缝双T技术,另外一个便是彩蛋技术。


无缝双T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可以将同一部电影的两个版本一齐塞入一张光盘中的技术。在这个技术诞生之前,一部电影如果有多个版本,那基本上要发行两张碟甚至更多张碟。比如一张是剧场版(也就是公映版),一张是导演剪辑版。如果你想将制片公司愿意提供给你的镜头都欣赏到的话,那么你就不得不为那可能一百多分钟的重复镜头再掏一次钱。而无缝双T技术,则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这种技术可将剧场版以外的镜头塞入到DVD中的某个角落并只占据少量的空间。在播放非剧场版的时候,这个技术所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读取这些数据,将剧场版所没有的镜头“切入”到剧场版中,并在这些镜头结束后重新切回到剧场版的数据以实现“非剧场版”的播放,并可以在这张碟上实现“剧场版”和“非剧场版”的播放。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在两组数据间来回切换并不会产生会让观众有所察觉的数据停顿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拥有无缝双T技术的DVD,直到今天,仍然是DVD中的凤毛麟角,《天煞》五星级收藏版更是采用这项技术的典范之一。新线公司在2007年发行了《指环王》三部曲的双T版,这套碟的无缝双T技术的采用几乎达到了变态的地步,但是纵然如此,也依然无法撼动《天煞》五星级收藏版在双T版方面的“宗师”地位。


然而真正奠定《天煞》五星级收藏版这张碟天碟地位的却不是无缝双T技术,而是花絮碟中的彩蛋技术。


彩蛋技术,是将DVD中的一些数据入口隐藏,并利用特定的方式,如输入密码等方式激活这些入口,由此看到一些被DVD坐着隐藏起来的数据。


彩蛋技术的出现使把玩DVD成为一种乐趣,而这也正是《天煞》五星级收藏版的最大价值所在。


网络上已经有无数的DVD玩家详尽的告诉碟友,如何找到《天煞》五星级收藏版花絮碟中的隐藏入口,因此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之内。但必须强调的是,《天煞》五星级收藏版中的彩蛋之所有会成为内地盗版商的噩梦,是因为其彩蛋中还有彩蛋,并且这二级彩蛋正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分,但该死的是,这彩蛋居然是随机出现的。就是这连DVD玩家都要费尽心思才能找到的隐藏入口,让内地的盗版商折腾了两年多才完美还原。然而也正是这些技术,让《天煞》这部电影连同这张五星级天碟都愈发变得经典。


漂亮的菜单、无可挑剔的制作……这一切的一切都顿时让我觉得家里的那一堆盗版碟都是垃圾。就是这张DVD,我才知道DVD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把玩,而也正是这张DVD,才让我明白《天煞》的背后居然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爱上一部电影,可以爱上和这部电影有关的一切,罗兰·埃默里赫成为了我最喜爱的导演之一、威尔·史密斯成了我最喜爱的黑人演员、而林凡,更是成了我心目中一个新的,无法替代的偶像。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天煞》五星级收藏版中两个版本的入口菜单。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组镜头是制作方专门为影片而制作的一些像新闻节目一样的片段,部分片段被剪辑到影片中或出现在影片中电视的荧幕上,参与拍摄这些片段的表演者,有不少就是真实的新闻工作者,所以这些片段看起来真实感很强。这些镜头在《天煞》五星级收藏版的花絮碟中可以看到,在一个隐藏入口内,可以看到22段完整的新闻镜头。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便是《天煞》五星级收藏版中那个著名的彩蛋,在花絮碟中进入“STILL GALLEAY”菜单后,点击电脑主机上的软盘,软盘会自动插入主机,而此时,花絮主菜单上的那个飞船便开始处于悬浮状态,这个时候点击“MAIN MENU”返回主菜单,在飞船尚未被支架重新抓住的时候迅速输入“74”,就会进入彩蛋菜单。在进入彩蛋菜单之后,更有“蛋中蛋”存在,在飞船内部按“6”和“7”后回车,又会分别进入两个彩蛋彩蛋,一个是影片中所有涉及到和外星人有关的新闻报道的全收录,这些新闻画面出现在电影中的电视或者背景墙上,另外一个则是收录和外星人冲动的桥段。

 

关于林凡

 

林凡——如果做为一个詹姆斯·卡麦隆的FANS或是最为《天煞》的死终,都不能忽略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对于《终结者2》和《天煞》来说,其重要性已不亚于导演。正是这个华裔DVD制作专家用为世界贡献了几张绝对的噩梦级的DVD——《天煞》五星级收藏版、《终结者2》UE和EE版,《深渊》收藏版。或者到目前为止,能够称得上噩梦级的DVD,几乎都是出自于这个华人之手。内地盗版商碰到林凡时,几乎如同碰到煞星一般,正是他的出现,让复合直灌技术变得不堪一击。然而也正是他,让这这几部电影在新的介质上散发着和胶片不一样的魅力,他让大家明白了,制作一张DVD的时间可以比拍一部电影的时间更长,天哪,要是这样的人出现在中国,那老板连杀了他的心都有。


虽然林凡说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深渊》(《深渊》,詹姆斯·卡麦隆的作品,影片中的“水人”特效是詹姆斯·卡麦隆的一次里程碑的尝试,“水人”特效是《终结者2》中液体机器人的雏形),然而在碟友心中,《终结者2》和《天煞》这两部电影的DVD却是真正如圣经一般的作品。这主要源自于这两部影片都拥有着大量的粉丝,使得这两部电影的DVD几乎成了林凡的巅峰之作,虽然林凡后来还之作了《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但这三个作品,似乎总是会被碟友“选择性遗忘”。


林凡对《天煞》的作用,几乎不亚于罗兰·埃默里赫。罗兰·埃默里赫让这部电影诞生,林凡则让这部电影有了更多永生的资本。如果说之前那张杂牌D5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朝圣的感觉的话,那么这张碟,给我的震撼已经远远不是朝圣那么简单了。我相信,对于林凡来说,他带给《天煞》FANS的快乐也远比他因为这张碟所带来的荣誉而有意义的多。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影迷对电影最为质朴的热爱。


2004年,我终于满意得圆了自己的《天煞》梦,而这距离《天煞》公映已整整八年,离我第一次看到那个硕大的飞碟也整整七年。


2008年,随着SONY蓝光在高清格式大战中最终战胜了HD之后,《天煞》这部给林凡带来无数荣誉的影片也再次进入了他的视野。林凡曾经说过,LD的出现,让他在花絮方面实现了65%的目标,而DVD的出现,则让他实现了95%的目标,那么蓝光这种有着更大容量的介质出现,我想,林凡已经不能用100%来形容了。2008年上半年,由林凡操刀制作的《天煞》蓝光版已经开始成为一些《天煞》粉丝的藏品之一,同《天煞》五星级收藏版一样,《天煞》的蓝光版虽然不算是完美的作品,但在某些技术理念上已经是蓝光碟中的典范。比如影片中的互动游戏(游戏成功后会有一段隐藏视频)、书签技术(像看书一样,可以让你从上次结束的地方接着看)、而这最吸引人的就是关键词技术。


林范为影片做了432个章节的分段,其中长长的黑屏的幕后演职人员表就分了11个段落(这个幕后演职人员名单也是影史上播放时间最长的名单)和102个关键词,根据谍报的描述,打开这个选项会有大量的关键词出现,比如打开“总统”(President)这个关键词的子目录,影片中所有出现过总统画面的文字描述就统统出现在了你的面前,随意点选一个,就可以直接进入有总统出现的画面,而全部标注了时间。


林凡,总是会在合适的时候来“吓”碟友一把,这个DVD时代的教父在蓝光时代也将同样是个教父。

 

一部大规模的模型电影

 

《指环王》三部曲投资方新线公司一直是个以投资B级片为主的电影公司,因此《指环王》三部曲也被喻为投资最高的B级片。从后来上映的总时长来看,指环王的投资确实不高。这主要源自于影片中大量模型的使用,那些精致的模型使影片中大量镜头可以不用电脑CGI制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制作成本。早在几年前,便有一个导演比彼得·杰克逊更为深知,模型的使用对影片成本的控制,这便是罗兰·埃默里赫。《天煞》是一部典型的模型大片。


《天煞》拍摄的时候,其资金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充裕,罗兰·埃默里赫在那个时候并不像他拍摄《史前10000年》那样有大把的美金挥霍,因此虽然影片中有高达400多个特效镜头,但是并没有几个镜头是完全用CGI制作,相反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大场面,几乎都是模型加数码特效合成的结果。


影片中的主角——那直径有15公里大的大飞碟,实际大小只有12英尺,而那个躲藏在月球背面的母舰,更是只有8-10英尺,但由于模型制作的极其精致,以至于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飞碟没有一丝粗糙之感,那个从月球上方掠过的镜头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则远远不是10英尺那么简单。影片中被轰炸的城市建筑,以及白宫,帝国大厦等,也都是模型组的作品,其高度最高也不过是15英尺。更让人惊讶的是,那在空中飞行的战斗机以及空军一号,居然就是模型店里那只有几美元的玩具,在拍摄时候使用的是最为“老土”的方法,在背景板前用牵引线牵引模型——这是日本怪兽片中最常用的手法。另外在影片中出现的诸多直升飞机,只是玩具店的遥控玩具,《天煞》剧组省钱的程度几乎让人“发指”。影片中最大的模型可能就是机场上假的F-18模型,那模型有30英尺大,而且几乎是木质的。


模型的大量使用,使飞碟飞临城市上空的桥段不仅仅只是简单广角镜头的堆砌,大量美国地标性建筑逐渐被阴影笼罩的镜头使得影片中所透露出的恐惧变得真实无比,而这些地标性建筑,就是模型组的作品。电脑CGI制作的阴影以及用模型拍摄出来的真实阴影相互交错,使得外星人和地球的接触展现出无以伦比的震撼。而影片中对白宫以及对城市的轰炸更是这部“模型大片”的精华之处,这在当年足以可以惊呆全世界的几分钟几乎成了一个模型拍摄爆炸的教科书案例。模型组的三十几个人,便是用他们精湛的手艺以及玩具店里随处可见的玩具,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简单”却又不简陋的大片。


小模型大电影——我想,这六个字就可以概括这部影片的制作特点。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个镜头中的空军一号和旁边的护卫机就是用牵引线牵引着模型在布景前拍摄的,后期制作的时候,仅仅是将这个镜头里的牵引线抹去,并没有任何的数码处理。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模型加布景的镜头,下面那发着微光的城市废墟,是导演在一块大黑纸板用刀子刻出来的,并在背面打上灯光,便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效果,这种手法在数码特技没有普及之前的好莱坞,是经常使用的。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个镜头内的只有两辆飞机是真实拍摄的实体,其他都是通过数码复制的,这个镜头本身就是一个数码制作镜头。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是利用数码制作的阴影。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几个镜头中的地标性建筑便是典型的模型拍摄。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这个倒在水中的自由女神也是模型,只有2-3英尺高。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拍摄城市爆炸的时候,是制作了城市模型,然后竖立起来,摄像机置于上方往下拍摄,从底部爆炸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正在制作中的白宫模型

 

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中)

爆炸前的白宫模型

 

点击阅读——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上)

 

点击阅读——那个硕大的飞碟——关于《天煞》二三事(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