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招生网近日网上公示“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生名单,其“中学推荐理由”所填内容引起了网络和教育界一些人士的关注,不少网友发帖批评这些推荐理
“简短、含糊、假大空、千篇一律”。(据12曰8日中新网)
我前前后后地看了下,诸多评语确实够“假大空”的。比如像深圳中学王铮校长的“作为班长,领导力强,组阁班委,管理有方,同学满意,老师欣赏。志存高远,自信张扬,思想深刻,性格阳光,沉稳大气,独立性强。学习勤奋,习惯很好,成绩优秀,竞赛特长,文理兼修,素质超强”,所评价哪里是什么学生,简直是圣人。
有专家认为,“假大空”的出现是因为校长和推荐对象缺乏沟通。我对如此“痒痒挠”式的分析批评不得不报以零下650°C的冷笑,“缺乏沟通”实乃言之无物的迂腐之见,并未揭示问题的本质。
人们对“校长推荐实名制”早有忧虑,焦点中的焦点就是推荐的信用问题,掌握推荐权的校长们有没有信用道德,有没有信用人格,直接影响到“校长推荐实名制”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荐才的预期。
当然,人们所忧虑的信用腐败问题,又主要集中在权钱交易上。其实,如今我们看到,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品质极为恶劣的信用腐败。
作为推荐者,每一句话都应该“从事实中来,到事实中去”,事关重大,涉及到诸多存在的未来,学生啦,家长啦,学校啦,社会啦,道德风气啦,信用建设啦,等等等等,所以一个字儿都不能含糊,必须具有真理的品质。
作为推荐者,既然你对推荐者缺乏了解,不能说出“然”及“所以然”,那就不要瞎推荐。像北大附中一等学校校长隆重推出的推荐理由,是典型的敷衍了事,甚至是胡说八道,毫无责任可言,毫无信用可言,亦毫无道德可言,完全是在调戏“校长推荐实名制”、玩弄大众期盼。
推荐理由的扯淡现象既非个案,也非偶然,社会整个信用腐败的现状注定了必然如此,是腐败文化的强力延伸,而且极有可能是潜意识主导的、在自然而然的情形下所产生的罪恶延伸。在社会对信用腐败惩戒力全面疲软,且信用建设战略依然凭靠软文化支持的形势下,我断定,至少在未来的十年里,信用残缺型“校长推荐实名制”将大行其道,甚或越来越“残”,也将不断在媒体网络上遭到猛烈的炮轰。
【媒体转载请联系:我的邮箱/ally2004@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