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相关问题答问时表示,当前部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发放或支付不合理,扩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据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据12月3日中新网)
人均4.46万元的福利费支出把我吓了一跳,惊魂乍定之际我禁不住要问,是什么中央企业能达到这么高的福利费支出,电力?移动?还是石油?抑或是其它?而我更要问的是,它或它们凭什么这么牛叉?
央企是拿着国家的资金和资源,靠着政策的呵护实现企业效益的,其贡献不能单纯地用其效益来衡量。事实上,越是效益好的央企往往所受的国家恩惠(我们在此可以再深入地想一下,国家恩惠又来自于哪里)就越多,其本身的贡献也就越小。
众媒体近日在热议“干有所值”的问题,作为特权收入显著的央企恰恰是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加反思的重要对象。
由于现有信息并未告诉我们4.46万元福利费的组成结构,我们不能准确推算出那个或那些牛叉央企的人均总收入,但我们粗略估算一下,其工资水平也是相当惊人的。这么高的年收益来自于什么样的政策?政策的制定又是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算不上发达,国家民生建设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央企作为国家恩惠的主要受益者应该为社会尽更多的责任,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应把更多的效益转化为民生投入,而不是巧立名目地转入员工的腰包。
我不知道我们在“干有所值”上能做多少事情,能有多大作为,但有一样我想我们应该能做到:央企薪酬和福利的形成,不能由央企及其主管部门说了算,应该问计于民,人民才是真正的投资方嘛。即便不问计,至少也得开个听证会打个招呼吧!悄悄地拿着人民的钱为自己的腰包赚钱,太不地道,出来混,良心总是要讲一点的!
【媒体转载请联系:我的邮箱/ally2004@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