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浙江永嘉上塘镇两名高一女生在宾馆内自杀死亡。在现场勘查中,民警除发现有两瓶敌敌畏、两包疑似老鼠药的物品及一些木炭外,还发现了一本写满对人生绝望的日记本。由于“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我们无法知道两位花季少女究竟绝望了些什么,但是我们似乎也不需要知道了,很多事情,早已昭彰。
我记得网络上有句话叫“大人们只关心我们飞的有多高,却没人关心我们飞的有多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悲伤,仿佛是自己遭到了蹂躏和冤屈。
我们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下同),一直秉承“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功利主义,对物质成功的渴望远远高于对精神成功的渴望。学生和成人及其社会的交流,全靠课业成绩,考分高了便一好百好。
至于他们的精神“课业”,则几乎无人问津。没有人关心他们自由的自我和自主的自我,学生们的课业成绩与其说是代表着学生的智力成就,真不如说是代表着成人们的投资预期。横在他们面前的是无以穷尽的考试和高耸入云的成人期待,迫使着他们的奋斗目标“不是获得真正的知识,也不是获得灵性,更不是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发展创造性的能力,而只是一心一意企图获得下一个敲门砖”。(柏杨语)
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攻克作业题上表现的顽强和聪慧,但在学习以外的问题上却表现的脆弱和愚昧,他们甚至连小小的同学间的正常矛盾都经受不了,动辄就使用极端的形式来解决内心的困惑与不满。为什么呢?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被骄纵惯了,还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自己,认识过自己,他们只是自己的过客,真正的主人是家长和老师。在“成人意志至上”的认知环境中,他们只能学会解决主人的问题,根本不能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有时候能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们在用课业成绩掀起的成人狂欢中,内心会有多少孤独和失落。倘若卡夫卡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肯定会说,这不是教育,而是腐烂。
不是我冷漠,说实话,学生自杀在今天真的已经算不上新闻了,以“学生自杀”为关键词百度一下,即有1,240,000个相关信息出现,前年我们这里还有一位女中学生因忧虑自己难以承担家长的期盼而投河自尽。为此,很多学校都都配备了心理疏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部分心理问题。不过很显然,这仅仅是权宜之策而已,只是为了应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不是杜绝或避免问题的发生。
我们一直不愿承认,也不敢承认,我们当前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因此我们也就一直不能正视教育病态存在的根本:教育官僚化和体制性功利主义。不根除这两点,我们的教育就不可能充满阳光,我们就会在更多的青春日记中写满绝望。
【媒体转载请联系:我的邮箱/ally2004@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